-
搜养老网
- 2022/11/23
- 上观新闻
- 60次浏览
常态化防控新冠疫情,接种疫苗是筑牢免疫防火墙最关键环节。新冠病毒肆虐两年多始终在变异,但研究和防控实践的结果表明:疫苗接种对于奥密克戎BA.4、BA.5变异株引起的肺炎、重症和死亡依然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为老年人等脆弱人群抵御病毒,近日,记者走访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现,社区做足“功课”,耐心服务、细致到位,帮助老年人接种疫苗穿上“隐形防护服”。
为老年朋友解答接种顾虑
“共接种新冠疫苗66针、流感疫苗4针。”下午5时,长宁区江苏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当日数据统计,其中大多为外地回沪、计划出境的人员,但也不乏老年居民。家庭医生助手包毅君告诉记者,近期,不少老人主动走进社区医院,咨询疫苗接种相关事宜,“作为家庭医生团队成员,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和居民们建立起了深厚的信任,也为他们在迷茫时答疑解惑。”
89岁的王老伯刚刚接种完第二针,“经历了今年上海的疫情后,我发现小区里打过针的老朋友们身体都蛮好的,也让我有了新想法。”包毅君管辖片区在岐山居委,“去年5月,上海启动首批76岁及以上人群的新冠疫苗登记预约接种工作,当时我们就征询过王老伯的意见,但他有所顾虑。”
原来王老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担心疫苗的副作用,也担心会对基础病情有影响。今年6月,他在社区配药时,主动询问起此事,包毅君针对他的顾虑一一耐心解答。
“我们建议老年居民,如有高血压者,应该在规律用药后,让血压稳定在140/90mmHg以下即可接种。”为了让王老伯更放心,在接种疫苗前,医生检查了他的血压和验血报告,接种完的当日,包毅君还特意打了电话,“对于每位高龄接种者,我们都会进行电话回访,缓解他们的紧张心情,也为他们提供后续的生活和健康建议。”
为了对居民们的疫苗接种随时“有呼必应”,包毅君还加入了小区居民微信群,在线帮助操作不便的接种者进行预约。
耐心指导完成吸入式疫苗
不久前刚启动的吸入式新冠疫苗,在老年人群里也成为“新宠”。周一上午不到九点,宝山区顾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疫苗接种点登记区,等候接种的队伍已排了起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医务人员接力,为接种者讲述接种注意事项和演示说明。
家住附近的周老伯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完成了吸入式新冠疫苗的接种。“我本来也该接种第三针了,前几天看到有吸入式疫苗接种的消息,就想来体验一下。”医务人员为周老伯准备好雾化杯,耐心指导,用周老伯专用的给药装置将疫苗雾化,再交给老人家。
吸入式疫苗接种分三步:第一步避开雾化杯,深呼一口气;第二步口含雾化杯吸嘴,深吸至杯中没有雾;第三步,憋气至少5秒。周老伯轻轻松松完成所有流程,在留观区等候,“没什么特别感觉,听说有点甜,但我觉得甜味儿比较淡。现在冬天衣物厚重、穿脱不方便,这种吸入式疫苗挺适合的!”
据介绍,吸入式疫苗适用于18岁及以上,且完成基础免疫6个月的人群。目前,吸入式疫苗仅用于加强免疫,不可用于基础免疫。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吸入用重组新冠病毒剂型与灭活疫苗序贯加强免疫,可以显著增强免疫应答。
纾解老人情绪顺利接种
“这里的护士打针技术好,还没感觉疼就打完了。”刚刚完成新冠疫苗第一针接种的王阿婆竖起大拇指。王阿婆住在黄浦区打浦桥街道,年近八十,平日身体健朗,唯独害怕打针,所以迟迟没有接种新冠疫苗。
王阿婆的子女关注了一些官方微信公众号,在本轮疫情期间也接触了不少防疫和卫生健康相关科普,并给王阿婆讲解。
王阿婆逐渐理解,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后,即使感染新冠病毒,发展为危重症甚至死亡的概率都会降低,相当于为老人穿上了一件隐形的防护服。
于是在做了种种心理建设后,王阿婆在儿子的陪同下,来到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第一剂新冠疫苗。登记人员了解到阿婆害怕打针,立即告知保障医生,由保障护士小曹全程陪同王阿婆完成接种。
小曹不断和王阿婆“唠嗑”,分散其注意力,帮助阿婆顺利完成接种。接种后,王阿婆一个劲儿夸奖打针护士,“以后再打第二针、第三针我都不慌了”。
针对老年人的接种顾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科主任胡必杰教授说,奥密克戎变异株总体致病症状相对较轻,但对脆弱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等),仍存在重症发生的风险,他们也正是需要重点保护的人群之一。这类人群由于没注射疫苗,一旦感染新冠病毒,重症、死亡风险会增加,需要格外小心。
新冠疫情叠加秋冬呼吸道感染病高发期,上海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建议:近期没有接种疫苗的老人还应尽快接种疫苗,没有全程接种的尽快补足未种的疫苗,包括加强针的接种。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