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上海市民政局局长蒋蕊参加“2025民生访谈”,就市民关心的养老服务、老龄事业、银发产业、困境儿童保护、残疾人福利、婚姻登记等话题,细致介绍上海民政新政策、新举措、新思路,并与市民互动交流,回应公众关切。
到今年年底,养老床位完成17.8万张,现在已经达到17.58万张,今年目标是新增3000张。另外,专门用作认知障碍照护的养老床位也已经达到1.5万张。
“目前,全市已建成70多家智慧养老院,到今年年底,我们的目标是全市率先打造100家智慧养老院。”上海市民政局局长蒋蕊在14日的2025上海民生访谈上说。
今年,上海市民政局会同市卫健委制订下发了“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试点方案”,并启动陪诊师专业化培训。谁来陪、怎么陪?会不会收费太高买不起?出现纠纷以后有没有人管?这些是前期调研中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
近日,上海市民政局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上海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2025年版)》,清单分为8个大类24个项目。与2024年相比,今年多项待遇上涨:
今年2月,上海出台了《上海市养老机构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将“短托服务”纳入常态化建设,其中提到:鼓励养老机构常态化开展短托照护。
今天上午,2025年上海市陪诊师培训启动会在上海开放大学举行,主会场、分会场共计1100余名学员共同参加培训活动。
作为今年黄浦区为老服务实事项目之一,今年将新增一批居家养老体验馆。这些天,位于泰康路23号的打浦桥街道居家养老体验馆正式对外开放,老人可以实地体验最新居家养老服务设备,对接各类服务政策,报名使用服务项目,成为老人喜闻乐见的又一处家门口为老服务点位。
前不久,“五边颐养”小程序上线,在上海黄浦区实现养老服务“一键享”,“查询、申请、支付、服务、反馈”全流程闭环,“一键家床”“一键助餐”“一键助急”“一键咨询”触手可及、一目了然。
近段时间,上海短托养老热度攀升。新闻晨报记者获悉,今年2月,上海市民政局印发《上海市养老机构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鼓励养老机构常态化开展短托照护。
2月6日,上海市民政局发布《上海市养老机构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目标到2027年养老机构住养服务品质、医养结合水平、敬老爱老氛围、专业科技含量和安全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努力打造人民城市机构养老新范式。
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让人民城市服务惠及更多“一老一小”群体,本市原本“一位难求”的老年大学开始主动向养老机构、老年公寓延伸教学点,从而满足更多老年人终身学习的愿望。
养老,关乎每个人和每个家庭。养老金融作为“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组成同样受到多方关注。近年来,上海不断探索多样化的养老保障模式,为养老金融体系建设提供创新实践。
高龄独居老人遇到紧急状况怎么办?针对这个困扰许多老年人及其子女的问题,记者近日在上海基层采访了解到,新近推出的24小时应急响应体系,为老年人居家安全多添一重保障。
五年来,上海加快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每年将养老床位、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市委民心工程和为民办实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