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都有老,人人都会老。根据预判,到2030年,聊城市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186万,占全市人口数比例将达27%,老龄化率将大幅增长。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迫切需求,呼唤着城市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回锅肉、小炒肉、炒白菜、炸洋芋、酸菜红豆汤,一道道热气腾腾的家常菜香味扑鼻,老年人、小朋友、社区上班族有序排队就餐,社区“幸福食堂”洋溢着幸福味道。这是记者近日在昭通市巧家县玉屏街道滨江社区看到的暖心场景。
截至去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97亿,占总人口的21.1%,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养老”变“享老”的温暖图景正在成为现实。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银发族”规模持续扩大,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在家门口安享晚年,让千千万万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成为全社会关注的民生大事。
非洲鼓、民族舞、形体、国画……在郑州,“银龄”学堂热度高,不少长者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带着饱满的精气神,走进老年大学,点亮人生下半场,映出美丽“夕阳红”。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每个老年人的愿望,也是衡量城市文明发展的“度量尺”。今年以来,我市不断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开展老年人助餐服务,扩大老年助餐覆盖面,扎实推进乡镇敬老院建设,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的养老服务,真正将养老变成“享老”。
5日,渝北区召开推进养老服务品牌化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针对老年群体以及老年人需求,两路街道依托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中心带站”模式,强化社区与站点的协同联动,开展“一站一品”特色服务,打造“夕阳驿站”社区养老服务品牌,实现社会有公益、老人有收益、企业有效益。
宣城市把适老化改造视为民生工程不可缺一的工作,该市为了适应老年人生活需求,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经过专业的评估和方案设计,通过物理空间改造、辅助器具适配和智能安全监护设备配置等措施,对老年人的环境进行改善,从而提高老年人生活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如何有效发展养老产业,呵护“夕阳红”,成为题中之义。
为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娄星区积极推进农村养老服务改革、社区居家基本养老服务提升,持续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逐步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为补充、智能为助推的城乡一体化养老服务体系,真正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从探索建立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到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中国式”养老服务体系,再到理顺养老服务监管机制,一项项养老服务领域改革“实招”“硬招”不断落地见效。借改革之力、创新之举,最美“夕阳红”的温暖画卷正渐次铺展。
1分钟内拨通电话,15分钟内上门服务,24小时内电话回访……如今在泰安,一个语音电话,一个按钮,不仅让老人足不出户享受到专业护理,还可以满足其娱乐、出行、生活服务等多方面的需求。
为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让辖区长者感受多元化的养老服务,张家港市锦丰镇合兴社区将党建与养老工作有机结合,通过党建引领,开展多元化服务,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小网格”撬动“大民生”。今年以来,祁阳市共划分为2082个网格,联系服务群众31万余户,建立问题报送处理制度和考评激励制度,网格员每月走访收集民意诉求,共收集有价值的群众建议2589条,化解矛盾纠纷1420个,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难题6523个,调整不胜任不尽职的网格员423名,构建起“网网有人理、事事有人干、户户有人联”的基层治理格局,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是以日间照料中心为主体,重点发展短期托养、日间照料、健康管理、心理支持等服务,组织助餐、照护、紧急救援等上门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