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阜城碧水雅苑小区安舒居老年公寓内,工作人员正陪老人做游戏。该养老机构引入社会资源,利用社区公建配套设施,探索“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为社区老人提供助餐、日间照料、医疗护理、文体娱乐等一体化服务,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安享晚年。目前,我市已有9家社区的“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建成运营,今年还将再建7家。
3月13日9时38分,红山派出所接到营苑南路某银行工作人员报警,称大厅里有一位老人要给陌生账户汇款7000元用于网购药品,工作人员担心老人被骗,希望民警前来核实。
日前,街道工作人员与社区志愿者带着百岁老人生日纪念牌和慰问金上门为她庆生,李阿婆的幸福感正是岳阳街道高龄老人宜居生活的一个缩影。
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加速,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在冬季前往温暖的地区过冬,形成了一种“候鸟式养老”的生活方式。今天,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发布《2024中国候鸟式养老冬季栖息地适宜指数》,海口、南宁、三亚位列排行榜前三,珠海、广州、福州、北海、厦门、琼海和深圳进入前十。
高额利息,优质固收。一个个美丽的承诺背后,却是“暴雷”无法兑付的窘境。被告人朱某自己本身也是一名老年人,却受他人蛊惑,在明知属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情况下,依然为了牟取利益,编造可观利润,欺骗老年人群体,短短一年时间内,从30余名老年人口袋里吸收存款超300万元直至案发。
养老预付模式“退费难”顽疾难解。近年来,一些养老机构推行“预付费”模式,这种模式在让老人得到各种优惠和折扣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爆雷”风险。
年逾七旬的老人将名下房产过户给了子女,但子女在获赠房屋后,并未尽到赡养义务,老人能否要求收回房产?近日,张家界市永定区人民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
67岁的葛老伯与89岁的母亲金阿婆居住在朱泾镇东林居民区,两人常年有捡拾杂物的习惯,还将捡来的物品堆放在屋内。久而久之,家中垃圾堆积成山,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葛老伯的女儿也因为家中的情况,不得不借住在外。
上海目前形成的“9073”养老格局(即90%的老人通过自我照料实现居家养老,7%的老人通过社区专业化服务养老,3%的老人入住养老机构集中养老)所传达出的信息一样,居家养老还是绝大多数老人的主要选择。而“家庭照护床位”(简称“家床”)恰好能满足这部分老人的养老需求。
近日,记者从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获知了一起长护险护工诈骗案,多位老人被骗2万余元。
如今,越来越多老人会选择入住养老院安度晚年。但由于基础疾病以及行动不便等自身原因存在,老人如果在养老院不幸发生意外损伤,谁来担责?
“爷爷,您来了哇。菜刚出锅!”10月9日上午11时,雨城区大兴街道穆家社区安颐幸福食堂的工作人员准时将所有菜上齐,迎接中午时段前来用餐的人员,“来,给您餐盘和竹筷。”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与10月11日重阳节相隔一天。这引起了人们对老年人精神健康问题的关注。与大众认识不同,其实老年是精神问题的高发年龄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发布的调查数据,全球65岁以上老年人群抑郁症的患病率在10%~15%之间。但由于发病更为隐蔽,表现症状复杂,老年人的精神卫生问题更易受到忽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精神慰藉需求上升。然而,不少子女对父母精神层面的关爱却未达预期。如何促进子女自觉履行精神赡养义务、实现老年人内心的“老有所依”?
作为上海市出租车统一呼叫平台,“申程出行”自2020年9月28日上线以来,帮助各年龄层市民以信息化服务解决打车难题。最近,有高校教师指导学生系统调研后却发现,“一键叫车智慧屏”服务使用起来并不方便,在老年群体中的知名度也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