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养养老旗下网站 - 找养老院上搜养老网

全球10%~15%老人抑郁:老人总是浑身不舒服,可能不是老了而是病了

  • 搜养老网
  • 2024/10/11
  • 新黄河
  • 次浏览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与10月11日重阳节相隔一天。这引起了人们对老年人精神健康问题的关注。与大众认识不同,其实老年是精神问题的高发年龄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发布的调查数据,全球65岁以上老年人群抑郁症的患病率在10%~15%之间。但由于发病更为隐蔽,表现症状复杂,老年人的精神卫生问题更易受到忽视。

躯体化症状掩盖精神症状是老人“心”事的特色

日前,72岁的孙老太在儿子的“扭送”下到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老年医学科就诊。“我只是胃不舒服,怎么带我到精神科?”面对医生,孙老太对此次就医还心怀一万个不乐意。孙老太的儿子告诉医生,老人是从去年开始感觉浑身都不舒服,先是心慌,然后是胸闷,后来是胃不舒服。做了胃镜,医生说只是普通胃炎,让回家吃药,但老人还是一直感觉胃不舒服,觉得自己一定是患上了胃癌。

跑了综合医院的多个科室,身体各处的检查持续了整整一年,均未见异常。家属被“折腾”得失去了耐心,但老人却一直笃定是检查设备出了问题,医生水平不够才没查出问题。而且最近她的听力也变得越来越糟糕,睡觉也只能睡半宿,心慌了就什么也想不起来。“躯体没毛病,应该是精神上的事儿,去精神科看看吧。”在一次就医中,一位综合医院医生的话提醒了老人家属。

到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就诊后经过精神检查和相关的神经心理量表检测,发现老人存在明显躯体化障碍,是精神疾病的一种类型。直到这时,孙老太的儿子才恍然大悟:可能是前年父亲去世后,母亲情绪消沉了一段时间,最终表现在了躯体障碍上。

孙老太的患病始末,具有代表性。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张艳介绍,老年人其实是一个精神问题高发的群体,发病因素有其社会原因。他们有的从工作岗位退休后,社会地位下降,或者原来是家庭收入的中流砥柱,突然被边缘化后,心理产生不平衡和落差。此外,老年人需要面对更多疾病与死亡的人生课题,患病后会感到紧张担心,甚至产生“为什么这病得在我身上,别人不得”的不平衡心理,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张艳说,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问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情绪问题,一类是认知问题。情绪问题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和躯体化症状。老人的情绪问题表现症状与儿童青少年、壮年并不一样,他们发病更为隐蔽,并不一定单纯表现为不高兴,也可能只是说自己没劲,行为更加懒散,心烦意乱,吃饭不行了,睡不着觉,失眠多梦,浑身疼、难受等。

躯体化症状是老年人出现情绪问题的“特色”症状。因为对疾病、死亡的关注度非常高,他们的躯体化症状更加明显。“老年人本身就更容易有腰腿疼痛或合并慢病的情况,部分老年人对变老、生病是有担忧的。当出现躯体不适,他们就会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重病,觉得自己的病治不好了,这种焦虑抑郁情绪又会放大躯体症状,反复恶性循环。”张艳说,很多到老年精神科就诊的病人都在各个科室辗转已久,当排除了躯体疾病或当躯体症状难以通过临床表现解释时,老年精神科成了他们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这样不但耽误了患者的治疗,而且也给家属带来了沉重负担。

出现这12种症状则怀疑老人得了抑郁

由于患病的隐蔽性,老人精神疾病的知晓率、及时就诊率较低。根据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发布的老年精神心理健康服务规范团体标准(2022),食欲或体重改变、睡眠紊乱、躯体不适、疲乏感、懒散迟缓、焦虑不安、郁闷、无助绝望、自责、轻生观念或行为、缺乏愉快体验、兴趣减退这12个条目中出现3个,则怀疑为抑郁状态。

张艳还提醒说,90%以上出现心理问题的老年人会伴有睡眠问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睡眠问题可能导致抑郁,睡不好也可能是抑郁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是患者自身没意识到是抑郁。“对待睡眠问题,老人往往会出现两个误区,一类是要求自己一定要睡好,一定要睡够8个小时,过分追求睡眠质量,往往过犹不及;还有一类是有睡眠问题也不吃药,怕上瘾。但在医生看来,初步出现睡眠问题时不提倡立即用药,但如果是顽固性失眠,是需要在遵医嘱的情况下规律服用镇静药物的。

抑郁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张艳表示,接受正规而系统的治疗可以让老人的抑郁症状最高效率地缓解,但心理疾病康复还需要家属的陪伴和患者本人的坚持。特别是空巢老人、养老院老人更需要家属的关爱,即便不能常常前去看望,经常电话联系也能解除老人的社会孤立情绪。患者本人也要尽量保持正常的社会功能,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就要多出去走走。

调节14种高危因素可预防或延缓一半老年痴呆发生

除了情绪问题,近几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寿命普遍拉长,老年人的认知问题也成为老年精神疾病的一个新研究课题。张艳表示,阿尔兹海默症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根据流调,我国65岁及以上人群的老年期痴呆发病率占到5.56%,其中一半以上是阿尔兹海默症。与情绪问题一样,阿尔兹海默症也存在及时就诊率不高的问题。很多老人在刚患上阿尔兹海默症时,家属和本人并不认为是疾病,只有当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躁闹、喊叫等症状时才匆匆带老人就诊。“虽然目前对于阿尔兹海默症的治疗还没有特效药,但如果能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对于延缓老人的病情发展是有帮助的。”张艳说。

她谈到了阿尔兹海默症的14个高危因素,其中两个是今年新增的高危因素,其实如果能通过调节14种可改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可预防或延迟全球近一半老年痴呆的发生。这14种高危因素是:在青少年时期,受教育程度较低;在中年时期,听力受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高、抑郁、创伤性脑损伤、缺乏体育锻炼、糖尿病、吸烟、高血压、肥胖、过度饮酒;在晚年时期,社会孤立、空气污染、视力受损。

张艳介绍,阿尔兹海默症的10种早期警示症状为:记忆减退,做不好熟悉的工作,语言能力减退,搞不清时间和地点,思维判断力减退,把握做事进度有困难,东西放错地方,情绪和行为出现改变,理解视觉和空间信息有困难,从工作或社会活动中退缩。如果出现以上表现,可能是痴呆征兆。痴呆并不是衰老的正常过程,如果发现上述征兆,建议及时咨询医生。

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健心安心”。张艳说,随着当前我国老龄化趋势日趋明显,社会各界应提高对老年人精神卫生状况的关注和重视程度,政府、医院、社区应多方努力形成合力,普及老年精神卫生健康的相关知识,提高老年精神健康的知晓率,让老人远离“心”事,拥有一个身心健康的晚年生活。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关注老人精神需求 赡养老人不应仅仅“给钱了事”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精神慰藉需求上升。然而,不少子女对父母精神层面的关爱却

上海:让适老化改造真正“抵达”老人

作为上海市出租车统一呼叫平台,“申程出行”自2020年9月28日上线以来,帮助各年龄层市民

北京发布“老老人”服务保障措施

记者10日从北京市民政局获悉,针对高龄老年人和失能失智老年人养老服务保障工作,北京市多

老人去世后 房产谁能继承、居住?北京一中院三年多来涉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北京一中院”)今天召开“家事涉老纠纷治理工作情况”

延庆山村“老老人”,从“吃饭难”到餐餐不重样

10月9日,北京市民政局召开媒体通气会,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关于加强“老老人”服务保障的

郑州,你是懂老人的

九九重阳节,最美夕阳红。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敬老节日——重阳节。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