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养养老旗下网站 - 找养老院上搜养老网

可持续养老 奉贤养老社区让"上楼"老人重建家园

  • 搜养老网
  • 2023/10/24
  • 人民网
  • 次浏览

从“四堂间”“青春里”到“椿萱庭”,奉贤探索多维度可持续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社区让“上楼”老人重建家园

不久前,奉贤区柘林镇新寺村82岁的村民金琴华与83岁的胡雪琴将自家宅基房流转给村集体后,一起住进了“椿萱庭”。这是新寺村最新探索成立的宅基嵌入式养老点,配有10个床位,涵盖餐厅、医务室、活动室、休息庭院等。如今与5位老人同住,原本独居的金琴华不再寂寞。

家住庄行镇吕桥村的村民徐梅芳,每天10时半都会带着饭盒准时到离家不足百米的睦邻“四堂间”,在这里,她只需自费3元就能吃上“一荤一素一汤”标准的午间助餐。

一个月前,76岁的吴阿婆从徐汇区搬进位于西渡街道五宅村内的“青春里”养老社区,窗外秀丽的乡村风光、低密度的居住环境及细致的照料护理,让吴阿婆感叹:“原来在农村养老如此舒心。”

从“四堂间”“青春里”,到“椿萱庭”养老社区,这是近年来奉贤区立足上海特大型城市郊区农村养老需求实际,逐步探索形成多维度、可持续养老服务体系的缩影。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奉贤区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为20.37万人,占户籍人口的36.2%。持续加深的老龄化程度,农村地区日益突出的空巢化给农村养老模式创新带来挑战。农村老人究竟需要怎样的养老服务?

农民养老成重要议题

10月13日,庄行镇吕桥村的睦邻“四堂间”内十分热闹,数十位老人围坐在沙发上聊天看剧,黑板上写着每周活动日程:量血压、唱歌、手指操……厨房里,阿姨为老人烹煮营养餐食。奉贤的每个村子,几乎都有“四堂间”。

区别于城镇养老,农村养老服务无法回避两组实际矛盾:一组是全区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中,绝大部分生活在农村,无法离开乡土乡邻;大量年轻劳动力离开乡村,老人日常照料出现缺口。另一组是养老机构、社区日托等养老资源难以覆盖农村偏远地区;而农村老年人又普遍存在物质条件艰苦,生活服务设施欠缺等情况,居家养老的基本条件难以保障。为此,自2014年起,奉贤区就在全区范围内铺设睦邻“四堂间”,通过对农村闲置民宅进行改造,使其成为老年人的饭堂、客堂、学堂、厅堂,提供助餐、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社区型互助养老服务。截至目前,奉贤已累计创建500家“四堂间”。

近年来,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对农村养老服务所能抵达的范围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农村宅基地是乡村振兴最重要的资源之一,近年来,奉贤持续通过宅基地流转、置换等方式增强农村产业吸引力,在此过程中,如何安置老人、农民如何养老等成了重要议题。

自2019年起,奉贤通过流转农民闲置的宅基房屋或利用闲置的集体资产,在各街镇相继建成6家“青春里”养老社区,为“上楼”老人重建家园,打造“住得近、住得起、住得惯”的原居养老模式。尽管都称作“青春里”,但6家养老社区的运营模式各不相同。青村镇吴房村“青春里”颐养公寓将村内闲置民宅按统一规格改造,形成可承接出租给30余户村民的养老社区,并在周边“五分钟”核心圈内配套“四堂间”、卫生室、康复站、微公园等。奉城镇护民村“青春里”则将所有配套全部内嵌,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的养老公寓内设有医务室、长者食堂、洗浴室、阅读室、休闲娱乐室等,实现养老不必“出家门”。浦秀村和五宅村的“青春里”按公建民营原则,委托专业的养老机构运营管理,其本质上是功能完善的机构型养老院。此类养老社区对全市老人开放,但本村老人享有入住优惠及补贴。

住进“青春里”的老人所流转的宅基地,则经由产业化利用被打造成为乡村民宿、发展总部经济等,其取得的收益又将反哺养老社区的日常运营。闭环打通后,养老点有了资金来源,乡村经济也得以激活。

力争实现“椿萱庭”全覆盖

记者注意到,同样是解决宅基地流转后农村老人的安置和养老问题,不同模式的“青春里”市场冷热分化。比如,吴房村“青春里”绝大多数租户是流转了自家宅基房的本地村民,开放至今供不应求;而开业近三年的五宅村“青春里”,铺设的150张床位中,目前入住率仅超过三成。

“青春里”养老社区实现了农村老人“离地不失地、离房不失房”的家门口养老模式,但为何在推行上并非一帆风顺?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曾莉认为,农村老人的支付能力不足是主要原因。以五宅村“青春里”为例,本村老人最低床位费是每月1000元,加上最低800元的护理费及700元的餐食费,即便减去500元的长护险补贴,每月至少也要花费2000元。而目前大多村民参与农村养老保险,每月退休金大约为1500元。“农村老人大多节俭,很少舍得拿出自己一个月的退休金住进养老社区。而养老机构为保证服务质量及其本身营收,也很难在收费上有更大让步。”

要优化农村社区养老模式,对症下药很关键。今年,针对现存“青春里”养老社区运营过程中呈现的痛点,柘林镇新寺村探索创新嵌入式轻量级宅基养老点“椿萱庭”,由村集体出资,乡贤企业柘中集团为点位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服务上,“椿萱庭”更像是“四堂间”的升级版,在为全村老人助餐、开设各类公益服务的功能基础上配备了两名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管理,为入住老人增加一日三餐及住宿管理服务。“椿萱庭”以50元/天的标准,按照老人每月实际入住天数进行收费,每月最高收费1500元,而村民宅基地流转的补贴费用每年在4万到6万元不等,足以支付费用。柘林镇新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叶飞宇表示,半开放式的管理形式更受欢迎。

为尽可能压缩成本,“椿萱庭”并不承担护理功能,因此在入住时会对老人进行健康评估,确保老人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柘林镇副镇长杨瑛告诉记者,“椿萱庭”会将老人的用药、住院治疗等病案录入档案,定期安排乡村医生、家庭医生巡诊。

目前柘林镇迎龙村、金海村、临海村等第二批“椿萱庭”宅基养老点已投入建设,力争在三年内实现全镇各村“椿萱庭”全覆盖。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家门口”幸福养老,哪些问题待解

日前,山东省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与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等单位合作,对山东16市60岁以上

“养老指南”处处“坑”!这些陷阱要小心

宣传“以房养老”抵押房产、欺骗老人投资“养老项目”、代办“养老保险”……当下,各式

“老人照顾老人”,乡村互助养老何以持续?

如何让乡村老人有所依、有所为?在多地的探索实践已经证明,互助养老模式可能是一种有益的

破解养老难题的“苏州路径”

调查显示,在机构养老的选择问题上,老年人“买不起”“买不到”“不愿买”现象并存;社区和

遭遇“养老骗局”,老人如何维权?读者“8问”老人维权

针对这些读者关注的与老年人维权有关的问题,北京观韬中茂(厦门)律师事务所许炜律师、福建

社区养老 医养结合 康养机构 新型养老方式来了

长期以来,家庭式养老一直都是我国城市及农村家庭主导性的养老模式。但随着我国现代化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