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养养老旗下网站 - 找养老院上搜养老网

上海,如何解决540多万老人的养老问题?

  • 搜养老网
  • 2023/03/28
  • 亿翰智库
  • 次浏览

引言

上海不仅是一个拥有2500万常住人口、1496万户籍人口的巨型城市,也是我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和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比全国早20年左右。

老龄化趋势下,上海如何解决540多万老人的养老问题?目前的养老模式是什么样的?哪些企业在康养赛道里抢占了先机?我们来一探究竟。

 

首先,来看下上海到底有多少老人?

根据《2021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检测统计信息》,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市6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达542.2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6.3%。上海的户籍老年人口比山西省会城市太原的常住人口(539万),比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新一线城市厦门的常住人口(528万)还要多,甚至达到了我国特大城市的常住人口最低规模标准(500万)。

由此可见,上海老龄化程度之高。

数据来源于《2021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检测统计信息》

上海老龄化程度为何加深?

目前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和上海城市人口发展的历史变化密切相关。上世纪50年代是上海人口出生的高峰期,1951~1960年上海累计出生人口为272万人,峰值出现在1954年,这一阶段上海出生人口总量大,而且比较集中,是造成现阶段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水平的最主要原因。

其中,上海哪个区人口老龄化最严重?

2021年末,虹口区(43.2%)、黄浦区(42.4%)、普陀区(41.6%)、静安区(40.7%)的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口比例都达到了40%以上,是绝对的深度老龄化区域。


 数据来源于《2021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检测统计信息》

除此之外,上海还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与少子高龄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纯老化等趋势,社会与家庭负担不断加重,对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养老服务和健康服务等需求持续增加。      

根据上海市政协在养老工作会议上的发言,预测到2030年,上海的沪籍老人占比将会达到40%,到2040和2050年,这一比例将会达到44.5%。如果到了那个时候,上海的老龄化程度将会全面超越日本,成为全球老龄化最高的城市之一。或许不用十年,常住人口二千五百万人的上海,就会变成一座每三人行必有一老的城市。

上海这540多万老人都有什么需求特点?

首先,从老年人口年龄构成来看,虽然上海老龄化程度最高,但其中年轻老年人占比较高,上海有非常充分的老年人力资源,60-69岁低龄老年人口占全市老年人口比重是54.3%。这部分老年群体大多蕴藏着技能、经验和智慧,他们在社会建设、社区建设以及家庭(家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数据来源于《2021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检测统计信息》

其次,从老龄化特征来看,上海的老年人口收入水平比较高,拥有的资本存量相对较充裕,使其有较强的经济财富能力来应对老年生活的支出,这是上海应对老龄化过程中相对积极的方面。平均受教育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劳动参与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对养老服务的品质需求相对更高,这意味着对养老服务供给侧提出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从“纯老家庭”老年人和独居老年人口情况来看。上海老年人口中独居老人和孤寡老人的数量都更高。2021年的数据显示,户籍老年人口中“纯老家庭”已经达到166.38万人,其中80岁及以上“纯老家庭”老年人数34.77万人;户籍独居老人有31.83万人,其中孤老人数为2.37万人,上海对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的需求更强。

数据来源于《2021年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检测统计信息》

那与此同时,上海的“养老模式”是如何应对的?      

上海早在2005年就提出了“9073”养老模式,即90%老人在家中养老,7%老人依托社区养老,3%老人在机构养老。养老的基本盘在家中,社区里的为老服务中心与居家老人们形成联动,提供更大范围的家庭支持,明确了养老公共资源配置的比重和养老公共服务投放的路径,也为全国确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重要借鉴。

目前,上海养老产品呈橄榄型结构:在头部看,从2008年国内首个会员制养老项目亲和源开业以来,建成了多家高端养老社区;在底部,长护险以及护理院等为长期处于失能状态等群体提供托底保障;而在中部,大多数人群的养老需求仍有很大的满足空间。

首先,上海不断完善养老产业和事业的顶层设计,从制度层面勾画养老服务蓝图 

“9073”只是上海构建完善整个养老服务体系的开始。2014年,上海又进一步提出了建设涵盖“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保障体系、政策支撑体系、需求评估体系、行业监管体系”的“五位一体”养老服务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上海将更加积极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格局,努力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应保尽保,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近年,针对老龄化问题,上海积极探索康养产业发展新路径,早在2019年11月,上海就出台了《上海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工作指引》,推进“15分钟服务圈”布局。2021年3月20日,《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正式施行,要全面实现15分钟养老服务圈布局,促进“长三角养老一体化”。2021年9月,《上海市养老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上海公布中长期目标:到2025年将建成不少于17.8万张养老床位、全市每千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达到40平方米、街镇养老服务综合体总量力争达到500家……    

其次,上海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供给,满足多元的城市养老需求

近20年来,上海积极回应迫切而多元的城市养老需求,养老床位“一床难求”已得到初步缓解,遍及街镇、居村的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二十年来,从“满足刚需”跃向“品质养老”,不同场景下的老人都可找到匹配自身需求的细分养老服务,乐享晚年。

截至2021年底,上海全市共计730家养老机构,全市养老床位超过16万张,保基本养老床位储备已达10万张……

刚需:织密养老服务供给网

2013年4月,上海启动老年宜居社区试点,并于次年首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部分区县在街镇层面探索建设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采用政府购买专业化运营服务的模式,将助餐、日托、护理照料等功能集纳起来,辐射到社区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群体。      

截止2021年,全市建设集日托、全托、助餐、医养结合等功能于一体的“枢纽型”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已达371家,实现街镇全覆盖。同时还建成了206家以短期住养照料为主的长者照护之家831家提供白天照料的社区日间服务中心

无论何种养老场景,满足“刚需”都是养老服务的一条底线。以养老床位为例,自1998年起,上海连续25年将新增养老床位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建成16.45万张床位,比五年前增长23.87%,初步缓解了“一床难求”的局面。

到2035年,养老床位规划要达到21万张,街镇养老服务综合体有望达到700家,社区老年助餐服务供应能力将达到每日30万客左右,一张养老服务供给网正越织越密。  

细分:满足特殊老人特殊需求

如果说解决“吃饭难”等刚需是一道“基本题”,越来越细分的养老需求,要求上海答好更多的“加分题”。  

养老床位功能的变迁,折射了养老需求的多元化。在上海,患有认知障碍老年人约为30万人,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增长

与此同时,认知障碍群体照护要求更高的专业性和复杂性,这对照护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直面特殊老人的特殊需求?已成为近年来上海养老服务的一道新考题。从2018年起,上海在全国率先建设老年认知障碍照护床位,也是从这一年起,上海连续四年将“改建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

截至2021年底,上海已累计建成7302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未来三年多内,上海养老机构中老年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数总量将增加到1.5万张。

面向特殊养老需求的服务,不断从机构延伸到了社区。2019年起,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展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试点,在社区内广泛开展老年认知障碍的宣传教育、风险测评、早期干预、家庭支持、资源链接,到2021年底,试点已覆盖全市121个街镇

上海从2019年起试点的新型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项目,面向包括困难、无子女、失能、高龄等特殊群体在内的全体老年人家庭,提供涵盖卫生间、厨房、客厅、卧室等七大日常生活场景的60余项200多种产品,品种还在不断增加。

事实上,自2012年起,上海已连续八年开展面向困难老年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截至2019年底已为8000户符合条件的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有效改善了困难老年人家庭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

新型试点项目开展以来,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6868户,目前,项目试点已在中心城区实现街镇全覆盖,将根据实际需求与条件,有序向郊区拓展。

这其中,哪些企业在抢占康养赛道?

房企纷纷率先试水养老地产  

2008年国内首个会员制养老项目亲和源开业以来,建成了多家高端养老社区,随后,众多地产巨头如万科、保利、复星也纷纷试水养老地产。

2014年10月,上海万科首个养老地产项目“智汇坊”落地,2015年,上海万科推出“申养”品牌,建立了社区养老、照护机构、长者公寓、护理医院等四大产品线;保利地产旗下养老机构“和熹会”在上海深耕已久,2017年首个“嵌入式”社区养老机构——“保利·慧享福”项目落地;同年,远洋地产旗下椿萱茂·虹湾长者社区开始营业,是远洋·椿萱茂落地上海的首个项目,作为远洋·椿萱茂多年探索专业养老服务的阶段性成果,虹湾长者社区从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上为国内养老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1年8月23日,世茂服务与椿熙堂达成合作协议,将受让其56.36%股权,共同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业务。

险企在康养领域积极进军,加速布局

当下众多险企正努力开辟的康养第二“战场”,无论是以平安、泰康、国寿、太平等为核心的头部险企的或收购或自建的闭环,还是友邦、中宏、安盛等外资精英的异业联盟,和阳光、众安等行业众多腰部力量的谋篇布局,主流机构皆纷纷祭出康养战略。     

泰康自不必说,乃业内最早布局养老产业的险企,它引领了行业“保险+养老”的模式创新。或者也可以说,它定义了“保险+养老”的模式。去年,泰康之家在上海打造的第三家高品质养老社区——泰康之家·静安府正式落地上海静安区,泰康之家·静安府作为泰康在上海打造的第二个城市型高品质养老社区,将与泰康之家·申园、泰康之家·锦绣府协同打造“一园双府”的高品质连锁享老服务网络。

中国太平2014年开始布局养老产业,打造的第一个项目是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中国太平·梧桐人家”,项目总投资近40亿元,于2019年正式投入运营,是目前国内一次建成、单体体量最大的医养结合型养老项目,集机构养老、社区照料和全科门诊、康复护理等多功能为一体,可为约3500位老年人提供长期持续的高品质医疗健康养老服务。2022年又斥资10亿在上海开首家康复医院。     

太保入局稍晚,作为扎根上海的全国性综合保险集团,中国太保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上海“大城养老”贡献太保方案。太保在2020年完成首期养老不动产百亿投资布局,今年2月,太保家园在上海的第三个养老社区项目正式落地上海静安区。上海静安国际康养社区落地后,中国太保在上海已形成“一城三园三养”模式。静安项目作为品质型普惠养老社区,与普陀康养社区、崇明颐养社区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为上海从60岁到90岁+的广大长者提供全龄覆盖的养老服务。

国华人寿主要以一线城市—上海为主营地,2022年1月份,国华人寿上海普陀国际康养中心正式开工,同时,国华人寿还将建设上海崇明国际医养中心,形成在上海“一城双中心”的康养格局,在医疗、康复、照护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

国企参与,城市养老突围增动力

当前国资国企正处于加速转型和优化布局的阶段,在养老这种民生保障领域加大投入也将是其推进的方向之一,这也给陷入发展困境的城市养老注入了“突围”动力。国企参与能补齐城市养老领域发展的短板,实现更高水平的优质均衡发展,最终形成在属性上公建与民营并举,在服务对象上满足兜底需求与多样化需求并存,在区域分布上更为均衡的养老机构布局,为老人有尊严、优雅地老去提供有力支撑。

上海市康养集团于2022年6月30日揭牌成立,注册资本50亿元,是由光明食品集团、中国太保等共同出资成立,采用市场化方式运作的企业集团。市康养集团将以金融和数字化为引擎,聚焦普惠型、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主业,深耕五大业务板块——护理医院、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域外康养。

积极建设有医疗救护能力和医保支撑的医养结合项目;搭建“机构、社区、居家”深度融合的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具有市康养集团特色的产品、服务,提升社区养老总体效能;有针对性地对接实际需要,探索和开辟新的“居家养老院”模式;盘活光明食品集团域外康养资源,形成长三角生态绿色康养基地联动。 

 

国企参与探索“公益性项目市场化运作”养老服务模式。2016年开始营业的上海和养临汾养护院便是由静安区国企上海凯成控股有限公司运营的。静安区政府将闲置的酒店和老厂房等物业资产无偿划拨给凯成控股,由他们进行养老院的改建与运营,让其实现市场化运作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托底”功能。

国企推出“物业+养老”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模式。针对绝大多数生活于社区家庭中的老年人,上海市长宁区利用区属国企新长宁集团作为物业服务企业的优势,推出“物业+养老”服务模式。整合社区闲置资源,建设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将区域内各小区物业办公室升级为养老服务点,提供助餐、日照、长照等服务;将物业传统的“四保”服务人员(保安、保洁、保绿、保修)经养老业务培训后,为社区特殊困难老年群体提供助餐、助洁、助急服务等。

国资国企“混改”将专业公立医院嵌入养老机构。上海市普陀区镇坪路“望年荟”,由一幢商务办公楼改造而来,一到四层是三甲医院岳阳医院的特诊部,不但服务养老院,还同时对社会开放。筹建并运营这个养老机构的申养公司,是2015年由上海大型国企地产集团与地产开发商万科,以及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同成立的混合制企业。

外企大多选择上海及长三角城市重点布局

在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外资企业是一股重要的推动力量。他们的进入,为中国的养老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养老概念、服务理念和养老科技,更为养老市场带去了更多元的养老服务和产品,使得养老市场更具生机与活力,驱动中国养老市场不断升级。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40家做养老业务的外企入华,其中,美企和日企成为进军中国养老市场的大部队,占比超过50%。

•法国欧葆庭:在中国有3个项目,其中2个布局在长三角,上海和南京,也都于近两年开业,为入住长者提供法式的养老服务体验,并且取得客户的一致好评。

•美国凯健养老:目前在中国有5个项目,均布局在长三角,其中上海3个,苏州1个、宁波1个,为中国长者提供高端的美式养老体验。

•美国魅力花园:高端养老品牌机构,注重提供活力的生活方式和为认知症长者提供生活照护,在中国目前有4个项目,其中长三角布局2个,采用轻资产布局模式,分别在苏州与苏康养和在滁州与华侨城合作开展项目。

•日本美邸:是一家专业提供认知症照护服务的养老企业,在中国的项目多通过委托、合资运营的方式,为认知症长者提供专业、细致的日式养老服务,目前在长三角已落地的项目有南通瑞慈美邸护理院、苏康养美邸认知症照护中心。

•新加坡吉宝:去年12月,宣布首个照护式养老机构落子南京栖霞区,开始布局中国养老市场。

•澳大利亚联实集团:在中国首个养生享老旗舰项目——澳朵花园·逸浦荟养老社区已于2021年9月27日在上海青浦盛大开园。

•澳大利亚最大的退休社区开发与服务运营机构AVEO集团,将多年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管理标准和流程全方位落地天地健康城,全面保障未来社区服务与运营质量——使天地健康城作为中国首个国际高端养老社区典范。

上海有哪些比较典型的康养项目?

机构类:上海普陀区第一老年福利院 

上海普陀区第一老年福利院(简称“普陀一福院”)是由上海普陀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运营管理的第二家养老机构,位于普陀区三源路180号,交通便利,毗邻星光耀、天汇广场、上海西站等。

机构占地面积5532.53㎡,配套绿地面积2700㎡,是为不同需求的长者提供全方位的康、养、医、护一体化服务的公建公营性质保基本养老院。普陀一福院由两栋相连的6层高楼组成,外墙颜色为橘黄与灰色相间,四周绿化布置精致美观。

整个福利院的装修风格偏“北欧风”,以原木色和白色系为主,简洁清爽。核定床位408张,主要为四人间、双人间及单人间,配套独立助浴空间、会客厅、多媒体活动中心、书画室、阅览室、手工室、餐饮中心、康复室,另有空中花园与户外适老化健身器材,多元化的活动场所为长者的身心健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上海普陀区第一老年福利院可为入住老年人提供持续全面的健康和医疗保健。

专业护士将根据护理水平的综合评估,为老年人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为基于慢性病和康复期的老年人定制个性化套餐。


上海普陀区第一老年福利院

社区类:泰康之家·申园

泰康之家·申园位于上海历史发源地松江,佘山脚下,毗邻广富林遗址和松江大学城,距市上海火车站38公里,地铁9号线直达,10分钟可达万达购物广场和市一松江南院。社区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可容纳逾2100户居民。

作为泰康之家华东区的首个项目,社区秉承“在地安养、持续关爱、人文关怀”的先进理念,为居民营造一个温馨家园,活力生活环境。申园社区引入国际领先的CCRC养老模式,“1+N”的全方位服务模式,并配备了专业康复医院和养老照护专业设备,是一个可供独立生活、不同程度的协助生活、记忆障碍和专业照护服务的老人长期居住的大型综合高端医养社区。              


 泰康之家·申园

小镇类:上海新发展集团康养小镇怡福荟

新发展康养小镇是上海第一个政府城市更新养老项目,也是上海最大的医疗、护理、文化相结合的养老社区。新发展康养小镇养老社区地址位于上海奉贤区奉城与宣桥板块交界处,东临浦东新区,西临金山区、松江区。上海新发展集团康养小镇占地约12.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27万平方米,共有16栋康养公寓,满足1600余户家庭栖居生活,同时,还耗资千万打造了6.6万平方米的生活配套,包括JC悦膳集(餐厅)、乔尔福大街、小镇文化体育中心等,自带近7万平方米生态田园农场,是一个集公寓、餐娱、康养、医疗、田园于一体的大型高端综合疗愈小镇。此次打造的康养小镇,将借鉴海外康养小镇形式,结合中国人“修、养、漫、闲、逸”之道,打造全新康养模式,为居者提供一种更具价值的生活方式。 


上海新发展集团康养小镇怡福荟

写在最后,上海“大城养老”的脉络逐渐清晰

作为全国老龄化程度较深的城市,老龄化带来了城市管理的精细,也带来了诸多困难。怎么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冲击?或许上海的这份“养老答卷”对于“大城养老”的模式有一定借鉴意义。        

首先确实上海是一座对老年人友好的城市,它拥有很好的医疗、养老设施、人性关怀等等,上海通过精准布局,从建立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体系,到试点长护险,发展养老产业,再到利用数字化转型契机,发展智慧养老……“大城养老”脉络逐渐清晰。这其中有一条主线一直贯穿其中,那就是政府主导,市场化力量参与,以有限的资源投入,尽可能发挥养老资源的效能。      

但不可避免得要看到,人口老龄化问题是上海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也是必须承担和解决的社会责任,是关系到上海每一个家庭的重大民生问题。因此,有必要尽快提高现有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并提高保障标准,以适应一个人口迅速老化的社会结构,让每一位老人能够安享一个健康安全而有尊严的晚年。      

未来,在长三角区域合作的大背景下,上海的养老服务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下一步,上海将重点做好沪苏浙皖四地在养老服务标准、资质、信用方面的互认互通,建立养老服务优质诚信品牌互认和推介,实现“一地认证,三地认可”,形成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阜阳颍州区百位老人 享家庭养老服务

记者昨日从颍州区政府获悉,去年以来,该区创新完善社区居家智慧养老新模式,已经有100位老

老人从养老机构出走,意外身亡,养老机构应否担责?

原告解某、王某甲、王某乙、李某向高青县法院诉称:2020年12月21日,原告亲属王某(死者)入住

乡村老人如何跨越数字鸿沟?近三成受访者“怕”用智能手

3月27日,“数字适老城乡共暖——首届老年数字素养建设交流会”(以下简称“交流会”)在京

甲鱼作饵施小惠,“远亲”哄骗诈老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偶遇亲友来访,总是欣喜的。可有些不法分子却盯上了老年人群体,假扮

自贡贡井区:提供精准个性化服务 关爱农村留守老人

3月22日,身穿蓝色马甲的自贡市灵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穿梭在贡井区艾叶镇、建设镇

老人高血压的治疗误区有哪些

“老人高血压的治疗误区有哪些”,很多人都关心这个问题,接下来就跟随 搜养老网一起来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