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长三角旅居养老一体化发展,让老年人方便快捷地找到,承接旅居养老的机构,日前,经上海市民政局,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民政厅,共同推荐,确定。
太枣村不过是中国千万个村子中普通的一个,但这里正在遭遇的养老困境,却是中国农村普遍面临的“空心化”叠加“老龄化”问题的现实缩影。
记者6日从宁夏银川市西夏区获悉,今年以来,西夏区成功打造独具特色的幸福颐养院标准化建设模式,实现“行政管理标准化、养护生活规范化、医疗护理专业化、康乐活动多样化、饮食服务营养化”建设目标,顺利通过国家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验收,为提高养老服务质量、规范养老服务行业作出示范样板。
为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需求,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暖心的养老服务,近年来,宝轮镇加快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充分盘活闲置资源,孵化培育了多功能日间照料中心,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福州始终牢记嘱托,持续深化养老服务集成改革,加快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创新探索“长者食堂+学堂”模式,全力打响“有福之州 幸福老人”品牌。
今年以来,瑞南代表联系点的人大代表们紧扣社区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服务需求,携手居民区党总支整合社区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努力走出一条符合社区实际的养老服务新路。
9月4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工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重点之一是完善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服务体系,2025年年底前,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达到15万户。
《漳州市加快推进幸福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及促进漳台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已经2024年第14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养老服务关系民生、连着民心,一直以来,杨浦始终把养老服务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幸福养老”服务体系。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调查显示,2023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9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表示,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8月30日,在2024宁夏养老服务业博览会开幕式上,宁夏正式发布旅居养老地图,整体展示了宁夏旅居养老服务机构空间分布情况和详细信息。
近年来,山东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出一项项如改革运营体系、质量体系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助力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强化了兜底保障,优化了普惠供给,迎合了老人们日渐多样化、高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不仅是每个家庭的期盼,更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近年来,上海以老年人实际需求为导向,不断健全养老服务网络、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正全力打造起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质量、数智化养老服务体系,让越来越多长者的晚年生活从“养老”迈入“享老”的新阶段。
8月20日从天津市民政局获悉,《天津市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和养老护理补贴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已印发各区。“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就是为了让困难老人养老更有‘底气’。”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政策解读培训工作已在各区开展。
养老,事关老年人和千万家庭的幸福,也是政府民生工作的方向。近年来,在解决老年人照护、老年就餐等方面,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在浙江杭州,现在有了老年“日托班”,它介于养老院和居家养老中间地带,在这里,老人们可以和同龄人一起聊天、学习、锻炼、用餐,还可以享受专业的照护和丰富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