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也是敬老节。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特征明显,很多老人腿脚不太灵活,行动不是很便利,独立生活能力也受到影响。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97亿,占总人口的21.1%。守护“夕阳红”,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已成为全社会的愿景。今天是重阳节,将这些与养老相关的好政策告诉爸妈。
一群80后、90后惊讶地发现,不知不觉间养老成了贯穿各类话题的高频词。其实,稍一留意就会发现,“等我退休了”“以后老了”越来越成为我们日常聊天的“口头禅”。大家对退休、养老,是不是都满怀憧憬和关注?你离养老还有多远?想好怎么养老了吗?你对养老的期待是什么?
走过几十个春夏秋冬,一晃已到白头,什么样的生活称得上晚年幸福,什么样的养老才有温度,家,永远是最好的归宿。
只需动动手指,在“福州养老”小程序上下单,就能享受送上门的养老服务。家住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茶园街道的林春会老人对自己学到的这项“新技能”颇为满意。
据合肥日报消息,古人说,“山中难寻千年树,世上难得百岁人”。如今,在合肥,百岁寿星正越来越多。记者昨天从合肥市民政局了解到,截至2024年9月,合肥市百岁老人数量已达803人。
9月14日,淄博市沂源县西里镇茂子峪村的失能老人护理员邱纪萍像往常一样,来到86岁的左孝美家中,为老人清洗衣物、做饭、整理房间……邱纪萍告诉记者,今年是她成为失能老人护理员的第四年。
截至2023年底,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经超过2.17亿,占总人口比重的15.4%,老龄化趋势明显。而银发经济作为以老年人为目标客户的产业,也随之备受关注。养老是“城市的温度计”,测量着城市民生发展的成效。如何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新需求,破解老龄化难题?
截至2023年底,本市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340万,占全市常住人口总数的24.93%,本市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近年来,本市持续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从满足老年人实际养老需求出发,多路径探索破解养老难问题,为老人们打造养老“幸福圈”。来听记者田晓曦的报道。
加强养老机构预收费监管,减少老年人的“后顾之忧”;完善中央厨房国家标准,守护你我“舌尖上的安全”……10月,一批新规开始施行,事关你我生活。
家庭养老床位是把养老服务机构专业照护服务向家庭延伸,从而缓解失能老人家庭养老难题。近年来,宣威市以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为抓手,推进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不断提高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品质。
近日,为期两天的“多方参与、聚焦人才、共筑未来——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开放大学举行。近200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凝聚多方智慧建设上海养老服务高地。
9月27日-29日,由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民政局指导,上海开放大学主办的“多方参与 聚焦人才 共筑未来——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及首届民生服务案例大赛举行,政府、行业、专家学者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市民朋友们,想要给自己或父母的老年生活有更好的保障,首选就是能够有一份长期稳定且较高标准的养老金。高安市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为市民朋友们解读一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教大家如何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养老金。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其中6次提及“养老”,特别提到要加强跨境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衔接、支持港澳投资者在珠三角九市兴办养老等社会服务机构等。如今随着“港车北上"等重大利好政策实施,带动的不仅仅是吃喝玩乐,养老也正逐渐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