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政部最新数据,2022年末,我国共有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4.7万个,床位311.1万张。然而,重设施轻服务、过度依赖补贴、可持续运营能力不强、缺乏专业护理人员,使社区养老机构的经营模式并不清晰,尤其是随着社区养老与居家养老相结合,对于相关机构提出更高要求。
“这里离家近,我们几乎天天来,大家在一起跳跳舞、健健身,别提多美了。”一大早,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五常街道南滕社区“百岁幸福家”热闹起来,呼吸着清晨的新鲜空气,65岁的李振华心里很舒坦。
上海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养老机构里的医疗需求日渐突出。近日记者获悉:智能化养老系统正在部分养老机构内探索尝试,通过提供网上预约探视、建立老人健康档案,有效填补现有养老机构内专业医疗空白,实现延伸服务呵护老人健康。
年初,我市将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作为十项民生实事之一。如今,记者从邯郸市民政局了解到,我市今年为2622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已全部完成。
近年来,即墨区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养老服务站,打造集生活、娱乐、医疗、康复和保健于一体的医养中心,满足老人养老、娱乐和医疗护理的需求,让老人在家门口安享幸福晚年。探索“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养一体”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12月28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烟台市养老服务条例》新闻发布会,会上,烟台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明浩介绍了在贯彻落实《条例》方面,烟台市民政局将开展的重点工作。
12月25日,在乌当区高新路街道的春天养老服务中心,正是中午饭点,几十位老人正有序打饭、就餐。随后,他们或沐浴着冬日温暖的阳光,在干净的道路上散步;或来到100米远处的养老服务站,看看书、下下棋,享受轻松惬意的养老生活。
安享幸福晚年是每位老年人的期盼,也是每个家庭的关切。作为全省首创的长者呼援公益志愿服务项目,10年来,“汕头呼援通”立足我市实际情况,在养老服务领域引入“智慧化”理念,以“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志愿服务”的新模式,摸索出极具本土特色的“汕头呼援通”居家养老紧急援助服务,打造“智慧助老”的汕头样本,让城乡低保、特殊困难等老年群体真切感受到“看得见的平安,摸得着的幸福”。
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没办法养老,如今,困扰很多老年群体的这一问题,在烟台栖霞市得到了解决。
规整路面、铺设沥青、清理杂草……12月21日,在西陵区东湖社区机电花苑小区内,工人正抓紧施工,一个崭新的广场即将亮相。
汾阳市益老园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床位100张,采取康复师+护士+护工团队的服务模式,将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有效结合,满足老龄、空巢、失能、患病老人的多重生活料理需求,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国家教育部提出和倡导“智慧健康养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企业、学校双主体作用,推动养老产业未来转型升级,正成为行业生态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2023年,大同市将新建10个省市级城镇社区幸福养老提速工程和创建20个智慧康养示范社区两项内容列入养老民生实事,为老年人提供就近便捷精准康养服务的区域养老模式,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近年来,通阳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将民生需求作为导向,不断加强社区软硬件建设,从环境优化、组织保障、数智赋能等方面发力,激发为老服务内生动力,解锁社区养老“幸福密码”。
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北京、江苏等15个省份,作为老年医疗护理服务试点地区先行先试,创新多元化老年医疗护理服务,增加多层次老年医疗护理服务供给。2023年1月,江苏省首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嵌入公立护理院的新型医养结合型护理院正式运营。近一年,它的运营情况怎样?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