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虹口区民政局获悉,该区推出需求、政策、服务和资源“四张清单”,涵盖了社区、居家、机构、个人定制四个维度的顾问服务,在全市率先提出养老顾问管家式服务,已实现养老顾问点的全覆盖,435名养老顾问分别在229个养老顾问点,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资源介绍、养老政策指导、帮助老年人分析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服务等,精准对接养老服务供需“最后一公里”,为老年人排忧解难。
“魏大爷,开饭啦!”在溧水区晶桥镇云鹤山村,每天上午十一点左右,送餐员都会将热气腾腾的饭菜送到独居老人魏建荣家中。
中国有2亿多老年人,养老金就是他们的养老钱。为适应城乡加快融合的新形势,相关部门和地方正积极作为,努力打通养老金跨区域、跨类别、跨城乡互通互联的“堵点”,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给“我们老了怎么办”一个暖心答案。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和人口负增长叠加,养老服务成为关系百姓生活幸福感、获得感的重大需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多处谈及养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布局养老生态,彰显对“老有所养”的关切。
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提升老年人支付服务便利化程度的意见》,聚焦老年群体支付服务的堵点、难点,围绕支付产品适老化升级、银行网点服务优化、支付知识普及等方面作出工作部署,以提升面向老年群体的支付服务水平。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养老服务保障。两会期间,中国网记者就养老话题,采访全国人大代表及相关专家,以求破解养老之道。
有老人表示,自己的职业选择十分受限,仅有保洁、保安这样的基础岗位可选择。那么在基础岗位外,老年人再就业究竟还能做些什么?
2月3日,洛阳市“2022年#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情况# ”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提升城乡养老服务水平”专场发布会举行。
每个月的5日,湖南省株洲市攸县联星街道胜利社区的志愿者都会来到独居老人杨祖林家里,给他定期换洗被褥。他们的志愿行为会通过“攸悠我行”文明实践App记录在册。
居家养老是我国绝大多数老年人的选择,自2017年以来,民政部、财政部在全国启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作为我国第一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的试点地区,江苏省南通市60周岁以上人口占到31.65%,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地区,是我国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随着上海老龄化不断加深,养老压力不断增大。当下,居家养老仍是不少老人的第一选择。开设家庭养老床位、开展“多床联动”、“一键通紧急呼叫设备”、让“床位跟着长者走”、提供医养结合“组团式服务”……
近年来,成武县聚力打造全域养老服务品牌,初步打造形成县、镇、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被民政部在全国推广。成武县是如何破除体制障碍,整合各方医养资源,打通健康养老“最后一公里”的?围绕这一问题,日前,市委改革办联合菏泽日报对成武县委书记、县委深改委主任黄福常进行了专题访谈。
在位于阳光新城五期西北角的济南市山东乐龄医养护理院振兴街分院,长期患有慢性病的80岁老人王川(化名)正在护理院护士的照看下,测量血压。老人说,自己眷恋着家,又患有慢性病,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解决了自己的问题。
接种疫苗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举措之一,对老年群体来说更是如此。为了方便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就近接种疫苗,绍水镇在开设固定疫苗接种点的基础上持续送“苗”进村委,打通疫苗接种的“最后一公里”。
与符合条件的老人签订18603份“互助养老”协议,为224名空巢独居、特殊特困老人家庭安装“一键呼”智能终端,提供500多个农村“互助养老”护理员公益性岗位……今年以来,汝南县加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力度,全力保障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