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一座难求”?在烟台,“老年大学进社区”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圆了“大学梦”。
近年来,市委老干部局将“老年大学进社区”工作纳入城市党建“大盘子”,创新打造暖心工程、聚心工程、民心工程,努力构筑“学乐为”与党建融合贯通的社区老干部工作新平台。目前,全市已建立社区老年大学289所,1.8万名老年人实现在家门口“上大学”,带动近2万名老年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实现老干部工作、社区党建、基层社会治理等工作互促共赢。
招远的退休老干部郭秀英,只需几分钟的路程,就可以从家来到位于招远市温泉路99号的社区老年大学上插花课。
“在家门口就能上大学,太方便了。”郭秀英说。今年9月27日,招远老年大学齐鲁银行分校正式成立,这点燃了郭秀英的大学梦。报名后,她顺利回到“学生时代”,在老师的带领下学起插花。“老年大学课程全部免费,真是办到了老年人的心坎上。”郭秀英感慨地说。
随着老龄化迅速发展,老年大学也常出现“爆满”“一座难求”的现状,这不仅反映出老年群体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强烈渴求,也反映出老年大学在组织凝聚老同志方面的带动力。
是挑战也是机遇。2019年6月,我市召开全市“老年大学进社区”座谈会,在芝罘、莱州等5个区市开始试点。在试点基础上,2020年在全市全面启动“老年大学进社区”工作。先后在12个区市36个社区,召开座谈会30余次,发放调查问卷5000余份。市县两级也相继出台老年大学进社区指导意见,“老年大学进社区”工程进入加速覆盖阶段。三年来,“老年大学进社区”工程丰富老年精神、惠及老年力量,逐步搭建起老干部工作的基层阵地。
“老年大学进社区并不是单纯的扩大老年教育供给,我们要放大这个平台的综合效应,以老有所教为切入点,以社区(基层)老年大学为‘引力源’,让‘学、乐、为’相贯通,实现老年人教育供给、思想阵地构筑、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互促共赢。”市委老干部局局长秦桂建说。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社区老年大学289所,1.8万名老年人实现在家门口“上大学”,带动2万名老年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硬核”作用。
发挥融合力量破难题
推进“老年大学进社区”工程,难题也一个接着一个。如何破解这些“难”,把工作成效发挥到100%,市委老干部局发挥融合力量,一一攻破。
——面对“师资难”,加强与专业人才长期合作,推动区市老年大学教师下沉社区等途径“稳定一批”;通过与市教育局、文联等合作,聘请老干部社团专业人才志愿服务和返乡高校学生授课等途径“兼职一批”;通过鼓励市区优秀老年大学学员以老带新“补充一批”;通过发挥老年大学骨干培训功能按照需求“培养一批”,组建起专业多样、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
——面对“管理难”,突出老干部(老年人)需求、社区(基层)意愿、老干部工作要求“三结合”,各地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探索形成区市老年大学一体化办学、社区自主办学、与社会力量联合办学等多样化办学模式,倡导学员自我管理,加强招生、教学、安全、考核等制度建设,提升社区老年大学办学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面对“经费难”,会同组织部门将社区老年大学办学经费纳入“城市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使用范围“支持一部分”,鼓励社区所属“双报到”单位和爱心企业“赞助一部分”,社区提供场地和后勤保障“免掉一部分”,形成政府、社区、老年学员分担和多方赞助的经费筹措机制。
增添基层治理正能量
眼下,随着“老年大学进社区”的深入推进,“艺术党课”、文艺团队、“银帆·光源”行动等引领银发力量在基层逐渐发挥起带动作用,增添基层治理正能量。
在社区老年大学举办的2000余场次微党课、“艺术党课”中,老年学员在社区播撒信仰,团结带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78个党组织、310余名离退休干部党员担任书记、委员,构建起原单位和社区老年大学双重管理党建工作机制。以老年大学学员为主体的老干部文艺团队遍布城乡,带动数万名老年人参与文化娱乐活动,构筑起文化养老、健康养老的幸福家园。“银帆·光源”行动中,260余名老同志领办社会组织362个,540余名老同志在社区居委会及社区党组织任职,4800余名老同志参与社区网格治理、红色物业创建、关心下一代工作等,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智囊团、生力军。
据悉,在全省开展“百姓学习之星”和“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征集活动中,“银帆·圆梦——社区老年大学推进项目”荣获2020年山东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荣誉,是全省老年大学系统七个入选品牌项目之一。下一步,我市将在城市社区老年大学全覆盖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拓展农村社区老年大学覆盖面。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