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不是药品,老年朋友一定要留意再留意!近日,洛阳市市场监管局12315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走进洛阳市老城区洛浦街道办事处烧沟社区,向老年居民介绍日常接到的部分关于保健品和保健器械销售投诉案例,教大家如何“见招拆招”。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与此同时,该中心结合相关案例,发布今年“3·15”第二个专项消费提醒。
■案例回顾
消费者焦女士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病,一次逛街时,她遇到某公司的推销员,在了解到焦女士的情况后,对方盛情邀请她参加一项免费健康讲座,并称会有权威专家讲解“非常实用的食疗知识”。活动现场,商家介绍其销售的保健食品“具有补硒作用,并且可以治疗糖尿病等疾病”,于是,治病心切的焦女士便购买了5000多元的商品。可是回家吃了两个月后,焦女士的血糖测量值没有任何变化,她才意识到上当了。
专业人士拆招:
有些老年人不相信保健品,却十分相信权威,一些商家便雇佣“托儿”假冒“权威”,介绍产品的“特殊疗效”,发布“权威检测报告”,甚至指使他人假冒患者名义写感谢信、送锦旗、现场说疗效等。有的还会对老年人进行心理暗示,比如说精神好多了等等,让对方觉得确实有效并购买。其实到底有没有效果,老年人到医院做个体检,看看结果就知道了。
■案例回顾
最近,张女士家门口开了一家美容店,每天推出发鸡蛋、发优惠券等活动,吸引了不少老年人前往。进店后,商家会让老年人免费体验一种按摩仪器,宣称有治疗高血压、颈椎病等功效。体验一段时间之后,商家会以“老顾客享受VIP”折扣为噱头,称老人能以2折价格购买原价几万元的按摩仪器,还可以获赠一条“稀土养生项链”,有的老年人觉得占了大便宜,直接掏钱购买。
专业人士拆招:
老年人一般比较节俭,热衷于接受商家“免费、额外”赠送礼品,而商家也会根据老人的兴趣、爱好和生活需要,设置购物附赠礼品,诱导他们盲目购买。事实上,这些产品很多并无正规厂家和批号等基本信息,对人体健康还有可能造成伤害。
“老年人比较注意养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适当吃一些保健食品和使用保健仪器,对身体健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这些物品并没有医疗功效。”洛阳市市场监管局12315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
■不要为了治疗某种身体疾病轻信商家的宣传,大量购买食用某种保健食品。
保健品是特殊食品,不能替代药品。选购保健品时,要认准产品包装上的“蓝帽子”标志及批准文号,还要检查外包装上是否注明生产企业名称及其生产许可证号,相关产品信息可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查询。
■不要轻信包含“具有治疗功能”用语的广告。
《广告法》第十七条明确规定,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并不得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其他任何产品(包括保健食品、理疗仪器)的广告禁止有疾病治疗功能的用语出现。
■不要轻信“套近乎”的热情陌生人。
遇到“套近乎”的保健品推销者,老年人要高度警惕并尽量远离,更不要把联系电话和家庭地址透露给对方,可以“自己做不了主”“回家问问儿女”等理由推脱。在需要购买金额过高的产品前一定要谨慎,最好与家人商量或咨询医生后再决定是否购买。
“套近乎”的模式主要有:免费听健康养生讲座,免费高端仪器体检,免费体验仪器可领取小礼品,免费旅游赠送鸡蛋小米等。通常情况下,现场有人介绍产品时,总会有“托儿”进行配合并夸大疗效,还会以赠送床垫、项链、手链等诱惑消费者购买,这时老人往往容易冲动之下做决定。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2022年,四川省创新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敲门行动”,受到社会普遍点赞。今年,失能老年人“
今日,南昌市民政局消息,南昌已连续多年为南昌市户籍60周岁以上特定人群以及70周岁及以上
3月7日,新京报记者从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获悉,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江苏省高院发布了20起
“老年人补钙用什么药物好”,很多人都关心这个问题,接下来就跟随 搜养老网一起来详细了
“老年人怎么预防痴呆症呢?”,很多人都关心这个问题,接下来就跟随 搜养老网一起来详细了
“如何预防中老年人颈腰椎病”,很多人都关心这个问题,接下来就跟随 搜养老网一起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