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养养老旗下网站 - 找养老院上搜养老网

全国149市进入深度老龄化,未来如何安心养老?

  • 搜养老网
  • 2021/10/12
  • 首席阅读官
  • 次浏览

本文摘编自中信出版集团书籍《长寿时代:从长寿、健康、财富的角度透视人类未来》,陈东升 著

最近,一项关于中国城市老龄化的调研数据值得我们共同关注:“我国目前有149座城市深度老龄化(即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三沙市之外的33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人口年龄构成情况梳理后发现,目前全国有149市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其中有11个城市已经进入超老龄化阶段。

这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并且还存在城市老龄化分布不均的问题。一起来看看,你的城市上榜了吗?

同时最近北京大学一项人口学研究预测,我国将在2033年进入超老龄社会。

按照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时,意味着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

该项研究源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China CDC Weekly)在线刊发的一篇论文,标题为Trends and Challenges for Population and Health During Population Aging — China, 2015–2050(中国人口老龄化时期人口与健康的趋势和挑战(2015—2020))

论文显示,未来,即使将二孩、三孩政策对人口的影响纳入考虑,中国仍将面临快速的人口老龄化。

根据今年5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 年中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达到 1.91 亿人,占比 13.5%。根据中度预测,中国将在2022年正式进入老龄社会(aged society,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在14%到20%),并在2033年进入超老龄社会(super-aged society,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在20%以上)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但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的发达国家相较而言,中国的特殊之处在于——中国是在还处于中等收入的经济水平上时,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但老龄化,并不就意味着消极,老年人成了社会的包袱。

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长寿时代》一书中提出了“长寿时代”的概念。

作者陈东升认为,我们不仅要关注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问题,同样也要关注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机遇,这就是“长寿时代”

区别于“老龄化”,“长寿时代”是以一种更加乐观的态度开看待人口趋势,前者是一种现象、一个问题,而后者是和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比拟的一种社会形态。

长寿时代的变局关乎人类自身,这一变局可能是未来30年、50年人类面对的最大挑战,应当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随着人口激增、平衡、衰退的变化,人类的社会经济组织也将调整、转型、重建。而激发长寿时代下的经济潜力,维持经济增长,会成为所有国家都逃不过的重大课题。

曾经的人口数量红利在不断衰减,人口老化和人口数量负增长带来的经济后果让人忧心,面对经济和社会正在发生的变化,我们普通人应该如何防范和应对?长寿时代下,普通人应该提前注意和规划哪些问题?同时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机遇?

在《长寿时代:从长寿、健康、财富的角度透视人类未来》一书中,作者给出了答案。

陈东升根据自己经营泰康的实践经验并借鉴国外考察结果,从一位企业家、金融家的视角,提出了一套应对老龄化压力的解决方案。

长寿时代将是人类历史上的大变局。

过去近 300 年人口呈爆炸式增长,但是这在人类发展的时间轴上,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长寿时代才是人类社会未来的一种人口常态、一个新均衡。

在《长寿时代》中,陈东升提出,长寿时代具有五大特征:死亡率降至低水平,预期寿命持续延长,生育率降至低水平,人口年龄结构呈柱状,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长期超过 1/4。

资料来源:OECD数据库

长寿时代,老龄人口占比将长期超过总人口的 1/4。

从联合国数据来看,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日韩等亚洲新兴发达国家,还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尽管各自经历的人口转变速度和阶段不同,到21 世纪中叶,65 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占比都会超过 25%,并会在相当长时间内维持在这个水平。

在一个老龄人口占比超过1/4,且高龄人口占比高的社会,整个社会的经济组织需要调整、转型和重建,否则健康、照料和财务负担不但会压垮个人和家庭,也会使得政府财政难以为继。这就需要个人、政府、企业共同寻找解决方案。

长寿时代意味着人类要重新审视自身,将有哪些显著变化发生呢?

第一寿命的延长可能并不意味着健康的长寿,作者陈东升将这归纳为“长寿时代,人人带病生存”。

在这种情况下,活得越久,就越需要养老和医疗的支持。这就会改变产业结构,以及相应的筹资制度安排。

当然,带病生存并不意味着老年的生活就是疾病缠身,在病床上度过。我们相信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将疾病的损失最小化,甚至让人不生病。

也许当我们以“带病生存”的状态走进长寿时代的时候,疾病只是一个与我们共存的生物标签而已。

第二,长寿时代,我们审视人生的尺度要发生根本的变化。农业时代人均寿命不过 30 岁,所以“人生七十古来稀”,20 岁是青年,40岁是中年,60 岁是老年;长寿时代、百岁人生,40 岁是青年,60 岁是中年,80 岁才是老年。

这使得我们能够重新对人生做规划, 整个社会的制度安排也要与这种个人的微观改变相适应。

在这样的出发点上,我们再去放眼未来世界,长寿时代就显得并不可怕,甚至让人有些许期待。

第三,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将从“传统的消费者”转变为“长寿经济的生产者”。

伴随长寿时代银发浪潮的来临,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到1/4 以上。面对长寿时代,人口红利还能持续下去吗?

至今,仍有很多人认为老龄化就意味着衰老、消极、被动,老年人只是社会的消耗者,是被赡养的对象,难以创造价值。

无论是第一次还是第二次人口红利,都没有发掘老龄人口潜在的价值,无法开启持久的人口红利。

我们认为,在长寿时代,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将从传统的消费者转变为长寿经济的生产者,老年人的价值再创造将会带来第三次人口红利。

美好生活是人类永恒的理想。随着寿命的延长,人们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和财富是否能够支撑高品质的长寿生活。

如何让人们在长寿时代享受美好生活是个人、政府、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

在《长寿时代》中,陈东升提出,长寿时代也是健康的时代、财富的时代,它必将改造人类经济社会,也必将激发出全新的解决方案。

第一,大健康产业成为最大商机

长寿时代,百岁人生来临,长期带病生存几乎是所有人无法回避的现实,这将带来强烈的健康需求,引发健康时代的到来。

国际经验表明,随着老龄人口占比不断增加,医疗和养老的支出也随之上涨,相关资源的可持续性面临巨大挑战。

主要 OECD 国家人口老化程度与卫生总费用占 GDP 比重的关系 资料来源:OECD 数据库

长寿时代,人们最需要的是健康。健康将成为个体关注的第一要素和最宝贵财富。

人类追求健康,人人希望享有保健,这将促进大健康产业的极大发展。

为人们提供健康生活解决方案,是大健康产业最大的商机,也将推动社会进入健康时代。

目前,大健康产业已是全球最大的产业之一。

从全球医疗卫生支出在 GDP 中的占比来看,2019 年美国、瑞士、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医疗卫生支出占 GDP 的比重普遍超过 10%。

根据《“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我国大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到 2030 年将达 16 万亿元。

中国的大健康产业具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和产业结构优化机会,在政策和市场的推动下,未来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第二,养老和医疗筹资的需求激增

长寿时代的到来也孕育了巨大的为养老和医疗筹资的需求,呼唤财富时代的到来。

按照传统养老金的运行模式,年轻人缴纳养老金,抚养同时期的老年人群。而当这批年轻人老去的时候,会有新的一批年轻人通过缴纳养老金支持他们。

如果整个社会仍保持着较高的生育率,那么这种传统模式仍能很好地运行。

而当整个社会的生育率下降,年轻一代所创造的资源不足以支撑老年一代时,养老金替代率会持续下降,整个社会将为此背负沉重的负担。

长寿时代,人口年龄结构走向柱状,养老金替代率也随之下降,为应对未来养老资金的不足,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需要更加关注“财富储备”。

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中国人口基数大、生育率下降快,导致人口老化持续加速。

现行的养老保障体系、医疗保障制度难以匹配人口年龄结构转变所带来的需求。尽管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增长迅速,但是人均收入及储蓄仍与同时期的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2020 年中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13.5%,人均 GDP 为 1.05 万美元,而日本、韩国在同等老龄化水平时,人均 GDP 都超过了 3 万美元。

长寿,这个幸福社会的象征,也可能成为压垮老年生活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们应该理性认识到寿命延长、长期带病生存的状态也会加剧资产耗竭的风险,这种风险也称长寿风险。

通俗来说就是,“人活着,钱没了”。

寿命的增加并不单单意味着每个人生存时间的延长,同样也意味着长寿风险的加剧,家庭和社会的抚养成本攀升,养老和医疗筹资吃紧,经济增长的动力亟待转换。

个人与家庭若不提早做好准备,那将如何面对沉重的负担?同时在危机中也必然会促发新的机遇,提前了解形势,有利于我们提前规划好个人与家庭的工作和生活。

因此,在即将到来的长寿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将面临一场大考。

第一,个人和家庭面临的挑战

首先,长寿时代,个人和家庭面临的首要挑战就是财富储备不足。

在老龄化程度最高的日本,“老后破产”“又老又穷”的故事屡见不鲜,而且这种现象正在逐渐蔓延。

尽管日本政府提供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和介护保险制度等措施,但那些依靠养老金维持生活的老年人,是经不起过多“风吹草动”的。

生病、受伤等事件都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收不抵支,甚至破产。

随着人口老化程度的加剧,中国的老年人也面临着“又老又穷”的巨大威胁。

与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具备较为完善的老年人保障体系不同,我国由于社会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老年人的保障体系仍较为薄弱。

2021年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平均每户家庭只有2.62 人,比 10 年前下降了约 1/6。

家庭规模的缩小使得“养儿防老”模式不再是主流,老年人能够借助的家庭内部资源变得稀少,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从备选项变成必选项。

因此,提早做好养老方式和财务规划的准备,避免陷入“又老又穷”的陷阱显得刻不容缓。

其次,除了防范进入老年后的财务风险外,健康风险也是人们在长寿时代面临的巨大挑战。

与人生财富积累的轨迹类似,健康也需要长线管理。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每个人都在投资健康,增加健康资本,不过健康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折损。

年轻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从长期来看,将会带来不可逆的临床后果。这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吸烟、过量饮酒、缺乏锻炼、饮食不规律等行为。

这些行为对健康造成的影响往往具有很强的“潜伏性”,年轻时健康水平总体较好,不良生活行为带来的危害并不会明显地表现出来。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行为带来的损伤将对身体造成严重且不可逆的伤害,导致人们在年老时的健康水平相对较差。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长寿时代,不同家庭的处境将有很大不同,其中教育水平的差异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健康经济学研究显示,教育程度越高的个体,其健康生产的效率更高,使用同样的时间和资源能够达到更好的健康水平。

更好的教育水平意味着人们能够选择更好的职业,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

在同一代的老年人之间,那些教育水平较高的老年人过去长期从事人力资本回报率较高的工作,有着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仍能保持较高的财富水平和较好的身体健康。

此外,这些老年人退休后仍能以各种形式参加生产劳动,持续获得收入,而他们身上各种衰老等退行性变化的发生也相应推迟,通常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需要家人和子女的照料。

然而那些教育水平较低的老年人,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往往只能参加比较繁重的体力劳动,从事风险性较高的职业,等他们老年时,身体状况会相对较差,对照料、医疗、养老的需求也相对较早。

同时,由于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他们所从事的职业给他们带去的收入也相对有限。健康和财富双重储备不足使得他们严重依赖子女们的支持,也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赡养负担。

长寿时代已经开启,这或许会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终极挑战。但挑战总是与机遇并存,对于普通人来说,提前了解新趋势,或可在未来抓住风口上的就业和发展机会。

大健康等产业迎来变革风口

长寿时代老年人口占比将不断上升,单单从需求端的角度来看,老年人在经济活动中的话语权越发增大,老年消费将是社会整体消费的重要部分。

中国经济正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迈进。

工业化时代解决的是衣食住行的需求,后工业化主要是服务业的发展,解决的是娱教医养的需求,这也是中国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在庞大的健康需求下,大健康是未来的一个巨大产业,贯穿人生的整个过程,为人们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生活解决方案,蕴含巨大的商机,将会成为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我们看到苹果、谷歌这些科技巨头也纷纷进入健康产业,为未来布局。大健康产业赛道众多,成为细分赛道的龙头是抓住这轮机遇的关键。

科技与数据时代到来,第三次人口红利释放

从互联网到物联网再到人工智能,这些科技进步一定程度上延展了人体器官的功能。当这些科技与长寿时代相遇时,我们看到了科技向善,新一代技术可有效缓解老年人生产力衰弱的问题,为老年群体注入新活力。

2020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2021年4月,工信部发布了互联网网站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由此可见,科技进步与长寿时代相向而行。

老年人价值再创造是长寿经济的本质

在长寿时代和数据时代的交相辉映下,第三次人口红利有望继第一次和第二次人口红利之后再次带来经济的发展。

第三次人口红利发展将以老龄人口的人力资本为核心。

我国政府早已意识到这种冲击带来的挑战,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促进老年健康是重要内容,2021 年 3 月发布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老年健康服务,深入推进医养康养结合。

“健康中国” 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两个国家战略将支撑起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其力度前所未有。

正如英国学者琳达·格拉顿在《百岁人生》一书中所描绘的那样,在长寿时代,每个人都将拥有多段式人生。

这种人生将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需要重新认识、定位和发掘自己在每个阶段的价值,并调整自己的人生策略,应对这种生命历程的改变。

首先,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健康和财富的积累值得加倍关注,可以考虑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

长寿时代带来健康时代和财富时代,如何让生命有质量地延长,如何储备充足的资金来维持人生各阶段财务的稳定,这将成为个人和家庭面临的最直接的挑战。

一方面,个人将更加重视自身的健康,让健康状态尽可能地延长,在这个领域,未来生命科学的发展和医疗模式的转型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改善自身健康。

另一方面,为了应对医疗和养老支出的增加,个人和家庭将更加关注财富的积累和管理,财富管理的方式也将更加多元化。

同时,越来越多的个人和家庭会去专业机构寻求健康和财富等全方位的管理服务。

其次,长寿时代和数据时代交叠,个人和家庭将主动拥抱科技,持续释放需求和供给。

随着未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人的运用将会越来越普遍。

一些传统的人工低效工作将逐步被机器替代,人们会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转向脑力劳动。这为人们延长工作年龄,释放生产力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长寿时代,更长的工作生涯很可能成为人生的必然,届时人们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会与工业社会大相径庭。

未来的工作方式将更加数字化、智能化,年龄增加并不会成为阻挡人们参与劳动的障碍,老年人可以更加灵活地进入劳动市场,传授知识、经验、技能,乃至参与服务工作。

老年人不再是固有的、传统的纯消费者角色,他们将更多地参与生产,扮演起生产者、创新者的角色,在需求端和消费端共同推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再次,教育回报率上升会刺激更多的教育资本积累,“活到老,学到老”会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选择。

随着寿命的延长,教育所带来的收益期限将拉长。脑力劳动带来的单位时间回报率更高,人们会不断增加人力资本的积累,形成终身学习的新常态。

在工业时代“学习、工作和退休”人生三段论的模式下,教育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人生的最初阶段。

在长寿时代,人们迎来多阶段人生,学习策略会发生重大变革,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工作多年之后重新回归学业生涯,或者会在学习的间隙继续丰富自身的社会经历,打磨职业技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老年人将会是新科技领域的移民,他们所掌握的学习能力让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科技进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减轻因不能适应科技进步而产生的家庭和社会负担。

终身学习也会让人们获得同时拥有多项技能的可能性,未来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斜杠人生”。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每年超2000万人退休,“60后新老人”如何养老?

60后是一个超级庞大的群体。统计数据显示,上世纪60年代是我国人口出生高峰期,人口出生率

养老储蓄到来,最高存20年,50万能变100万吗?80后该如何养

近日,银保监会已经明确将于今年11月份开始实施特定养老储蓄试点。按照《关于开展特定养

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到晚年如何养老?五种养老规划宜早不宜

人口老龄化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因为社会上的老人逐渐增多,新生儿却在减少,这也就意味着往

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如何养老?该怎样解决补缴养老保险金

如果你住在农村,新农村合作养老保险实际上可以让你在60岁前一次性享受到规定年限的农村

我们应该如何养老?首先要了解这3种养老模式,打破养老窘

“养老”一直是个热门话题,我国面临着很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所以我们更应该解决“

芜湖人,未来你将如何养老?

居家养老,依托社区养老,入住养老机构,哪种模式更适合自己,已成为摆在芜湖老人们面前的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