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产业是社会性的客观需求,是具一定公益成分的市场化产业分支,该产业寓含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文明传承的特征。该产业的发展与完善,在老龄化程度愈趋加重的当下显得尤为迫切。
厦门65岁以上人口占6.17%
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据最近发布的厦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市常住人口为5163970人,在全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493579人,占9.5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18513人,占6.17%。
七方面补齐厦门养老产业短板
推进厦门养老服务业和老年产业发展,显得刻不容缓。在养老模式、老年医疗、老年教育等关键领域深入改革,打造一个完善的养老服务业体系,推动老年产业健康发展。近年来,在民政部和全国老龄委的积极推动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老龄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厦门养老服务业有了较大发展,实现了城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全覆盖,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基本覆盖。但与东部省、市进行横向比对,我市养老产业(老年产品用品、养老金融保险业、老年地产业、智慧养老业、老年旅游业、老年医疗机构、老年教育产业)仍存在明显短板,这无疑将影响我市养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针对厦门市养老产业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快补齐厦门养老产业短板。
1 加大老年产品用品开发升级
引导相关行业积极拓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健康服务、精神慰藉、家政等服务产品,支持企业积极开发安全有效的康复辅具、食品药品、服装服饰等老年用品用具;引导商场、超市、批发市场设立老年用品专区专柜;开发老年住宅、老年公寓等老年生活设施;围绕适合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医、文化娱乐等特点、营养和精神文化需求,加强残障老年人专业化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2 加快发展智慧养老产业建设
厦门市养老信息化平台暨12349养老服务热线自开通运行以来,24小时为老人提供服务,致力打造15分钟为老服务圈,实现养老服务“一号通、一键通、一卡通”,为厦门市老年人打造了一个信息化养老平台,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养老服务。建议划拨专项费用,扶持“智慧养老”新型养老业态的发展。
3 推动养老金融保险业服务稳步发展
引导和规范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发适合老年人的理财、信贷、保险等产品。推动老年人投保健康保险、长期护理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人身保险产品。逐步建立全民基本养老、全民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等相结合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
4 着力发展高端养老产业
结合《社会资本举办高端养老服务机构指导意见》(厦府办〔2017〕194号),推动民间资本建设医疗、保健、康复、颐养为一体的高端养老设施,在岛外四个区规划高端养老项目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力争全市高端养老机构床位数占我市养老总床位数的15%。
5 养老产业既要“放开市场”又要“提高质量”
一是“放开市场”,就是要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对设立营利性养老机构,按照“先照后证”的简化程序执行,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后,向民政部门办理设立许可。对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允许设立多个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服务网点。非本市投资者举办的养老项目与我市投资者享受同等待遇。二是“提高质量”,一方面,针对社区养老的短板,要推进居家养老社区的全覆盖,开展“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试点,提供老年人最常见的“五助”上门服务。针对农村养老服务的短板,将依托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拓展养老服务功能。开展“农村幸福院”试点;同时要收养农村的失能失智和留守、困境、孤寡、独居老人。要提升老年人生活便捷化水平,加快无障碍和适老化改革。
6 继续完善养老产业制度保障
养老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投资规模大,回收期漫长,营利能力相对其他行业较差。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整个社会,需要政府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来解决养老产业本身发展所面临的一些体制和机制障碍。
7 降低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服务运营成本
一是税收优惠。对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的育养服务免征营业税,提供的养老服务适当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对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自用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对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取得的收入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二是收费优惠。除法律法规明确的收费项目外,不得对民办养老机构另行收费,凡收费标准设置上、下限的,尽量按下限收取。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