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冬的一个下午,距离市中心30多公里的田园许泾长者照护之家吸引了不少从市区来的参观者,这座去年10月才正式运营的“养老院”就建在当地的主题公园内,不仅集医疗、阅览、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周边还打造了小桥流水和“农耕文化展示馆”,乡野气息浓厚。
近年来,类似的位于农村的功能性养老服务设施场所正不断增多。记者从今天召开的上海市农村养老服务工作现场会上获悉,《上海市农村地区养老服务美好生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圆满完成,过去三年来,上海涉农区已建成具有平台功能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24家,占全市70%,实现了乡镇全覆盖,而长者照护之家、社区日间服务中心、老年人助餐服务场所已建成1419个,占全市六成以上。
会议同时透露,当前,上海正在起草有关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的新的“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升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设施能级仍将是重点,新三年行动计划初步提出,要实现片区养老综合体的均衡可及,一般可在10平方公里或者1万户籍人口内设置一处具有养老综合功能的服务场所。
各类为老设施建设离不开土地、房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去三年来,针对农村邻里交往频繁、人际关系密切的特点,上海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由邻近居住的农村老年人利用闲置房屋,发展具有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互助服务功能的睦邻点,最新数据显示,上海涉农区已建成1988个示范睦邻点,占全市总量的80%。
据市民政局介绍,近年来,各涉农区还积极挖潜土地和房屋资源,形成了由政府主导推动形成的农村专业化养老服务模式,即通过村里统一回租村民空置房源,建设长者照护之家等养老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各项为老服务。
场地面积达3500平方米的田园许泾长者照护之家就是由4栋回租民宅改建而成的,闵行区梅陇镇许泾村党总支副书记金佳燕告诉记者,该“长照”共设置有61张床位,目前已经有23名老人入住。“只要是60周岁以上的老人,就可以低廉的价格入住,特别是农村户籍老人,每月3000多元就能在公园中养老。”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与产业联动发展的农村养老社区模式也正在上海市郊兴起。通过土地流转并整体性规划,将养老与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相融合,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双赢。
位于奉贤区西渡街道五宅村的“青春里”养老社区就是这一模式的践行者。通过农村承包地流转,不仅按需设置了小剧场、音乐室、书画室等为老人提供的功能区域,还在周边农田开辟了花卉蔬菜种植、果树采摘等休闲功能。
“农村老年人收入相对低,从观念上一般也不太愿意住养老院。”奉贤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唐晓夏告诉记者,青春里的诞生着眼于满足了农村老年人“原居养老”的需求,通过乡村振兴引入和打造的养生、旅游、生态等产业,不仅能够反哺项目日常运营,还能与养老形成产业链,共同促进发展。
目前,奉贤区已试点建设吴房村、浦秀村、五宅村3个“青春里”养老社区。据悉,明年奉贤区还将建设位于金汇镇新强村和青村镇李窑村的“青春里”养老社区。
市民政局表示,未来,上海将依托农村宅基地房屋等资源和原生态的田园风貌,继续推进养老设施和平台建设,并依托乡村振兴,提升发展活力,加强人力、财力、资金和土地等元素保障,形成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有力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不离乡邻、不离乡土,是大多数老人的养老情结。许多农村老人为了养老,跟着孩子住在城里,然
今天全市200处社区(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集中开业走进市办实事见证民生项目暨农村养老
农村养老服务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榆林农村养老服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
如何给农村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养老环境,让他们安享晚年,既是农村老人及其子女最关
芜湖市湾沚区现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6.51万人,占比达18.94%,其中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1078
养老院(社会养老方式之一)一般指敬老院,敬老院(geracomium),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非营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