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群众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荔湾区金花街道蟠虬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区燕明建议,持续构建15分钟便捷养老服务圈,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贴心、周到的养老服务。
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让人民城市服务惠及更多“一老一小”群体,本市原本“一位难求”的老年大学开始主动向养老机构、老年公寓延伸教学点,从而满足更多老年人终身学习的愿望。
深圳市福田区是深圳市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该区户籍老人占全市户籍老年人口三分之一。近来年,深圳市福田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打造高品质都市养老模式,构建“15分钟优质养老服务圈”,让“老有所养”走向“老有颐养”。
聚焦城市社区老年人多元化养老需求,省发展改革委持续推动“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建设,会同民政部门加强项目谋划储备,积极争取资金建设“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四级服务网络,加快构建衔接有序、功能互补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网。
3月25日,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政府副市长杨凤鸣带领考察团一行20人到青岛崂山区考察调研养老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崂山区政府副区长王海建,区民政局、王哥庄、中韩、金家岭街道以及万林集团有关负责人参加活动。
为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河南郑州金水区积极探索智慧养老新模式,引进专业服务人才,打造“15分钟养老生活服务圈”。
10月20日,和平区小白楼街城心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成立,成立不足一周,中心推出的“135综合养老模式”吸引了数百名老年人前来咨询和体验。
一老一小是民生关切所在,目前,全市已实现社区养老设施100%、农村90%覆盖,初步形成了“15分钟养老服务圈”,老年人可方便快捷地享受到助餐、助洁、助医和康复等服务,背后得益于不断夯实的社区养老服务阵地。
近年来,作为天津市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区的河西区不断完善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网络,通过改建、扩建的方式,打造“区、街、居”三级居家养老服务载体,按照适宜老年人步行距离的700米服务半径,划定“养老服务布局图”。
全国第十四个敬老月期间,10月18日,浦兴路街道举行“时节是重阳 浦兴情更长”敬老月主题活动。会上,浦兴路街道推介了“大爱浦兴”为老服务地图,并着重介绍了街道推动“医康养”在社区综合为老服务阵地上深度融合的具体举措。
9月19日,记者自武威市了解到,凉州区智慧养老服务运营管理平台,将高龄、空巢、独居老人、经济困难老人、分散特困供养对象纳入居家养老服务范围,采用“系统+服务+老人+终端”的养老智慧服务模式
近年来,凉州区整合资源、优化服务,利用智慧养老服务运营管理平台,采用“系统+服务+老人+终端”的养老智慧服务模式,构建了“15分钟养老服务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让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到专业化、智能化的服务。
在夏日的安徽蚌埠,从36℃的室外走进延安街道和煦大食堂,老人们正惬意地读书、看报、下棋。这里的社区食堂不仅在用餐时间开放,其余时间也作为老人的活动场所开放,空调开到26℃,许多老人选择来这里避暑。
近年来,安宁区着力打造就近、方便、专业的“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已建成运营8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让越来越多的老人,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细致的养老服务。
为解决辖区空巢老人、失能、部分失能老人以及其他有需求的居民就餐问题,博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自今年5月底正式开始提供午餐配餐服务,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选择前来堂食、自取或配送到家等多种惠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