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至13日,民政部在北京召开全国养老服务监管工作大会。北京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徐志军介绍,北京市统筹推进源头监管、全息监管、动态监管、智慧监管、绩效监管,全面提升养老服务监管能力和监管质效。
退费难、签约不便、“霸王条款”不断……伴随养老产业不断发展,涉及养老服务合同的纠纷也越来越常见。部分企业和养老机构以提供疗养服务、支付预付款获得会员资格和积分消费等名义吸引老年人签订养老合同,进行大额充值消费。
为促进养老服务行业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维护老年人及其家属、养老机构等多方合法权益,2022年10月,北京市民政局和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联合修订下发《北京市养老服务合同(养老机构版)》(示范文本)。
伴随着“银发时代”的到来,机构养老模式已经成为社会养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践中,养老服务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却可能成为逃避护理、照看、安全保障等合同义务的“挡箭牌”。那么,此类免责条款的效力该如何认定?养老机构能否以此为由免除自身赔偿责任?近日,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获悉了一起相关案件。
为帮扶和纾困养老服务机构,更好地规范养老服务行为,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养老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上海市民政局和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修订并发布《上海市养老服务合同示范文本(2022机构版)》。
据海南省琼海市公安局消息,6月13日,该局在临高县东英镇抓获涉嫌合同诈骗的养老诈骗逃犯文某祥(男,43岁,海南海口人),此案涉及190余人,涉案金额500余万元。
6月15日,记者从琼海警方获悉,自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以来,在琼海市委政法委和市局党委领导下,琼海市公安局坚决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紧盯线索摸排,详细梳理历年积案,突出精准打击,强化破案攻坚,全力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