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佳的退休生活总有羁绊。
一边顾全着小家,为丈夫、女儿做羹汤;另一边要看护卧床的耄耋老父亲。没时间旅游,也抽不出闲暇。
直至她生活的闵行区电机新村街区被划入“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成为全市首个连片式适老化改造街区。连片式街区的改造被形象归结为“一桥四方”,即以北竹港桥为原点画一个“坐标轴”,四面象限错位布设了功能丰富的为老服务设施。社区卫生服务站、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毗邻而居,价格实惠的社区食堂临河而建。
炎炎夏日,杨维佳不必钻在蒸腾的厨房里,也不必候着公交车为父亲取药。她开始留意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各项活动的“排片表”,也终有时间可以在社区咖啡馆坐一坐。“老年友好”在这片老龄化程度逾40%的电机新村,被勾勒出具象鲜活的感知。
适老化改造从家门口一个个点位向街区延伸,不仅是空间延拓,背后更是一项系统集成。要有机贯通医疗、民政、住建等不同部门服务资源,通过“一盘棋”的顶层制度改革设计,让后端资源要素充分融通,前端服务实现“一窗可达”。
眼下,这条街从硬设施建设转为软服务创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鼓励和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这正成为“一桥四方”等老年友好社区发力破解的新考题。
资源破壁:按需“定制”照护组合
面对长期卧床的父亲,杨维佳一度感到无力。
缺乏护理经验,她不知如何帮助老人预防肌肉萎缩,也不掌握关节康复技巧。性格要强的老父亲,不愿将梳洗等贴身事务托付给外人。
好在,街区密布的医护资源让她能学习到专业照护技巧。比如,在社区卫生站配药时,医生会细心叮嘱护理注意事项;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也会开展照护培训。居民“健康档案”互联互通,老父亲的身体变化能第一时间被社区发现,如有需要可及时转诊。
放眼全市,家庭病床、家庭照护床位、长护险等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息息相关的服务资源进一步破圈整合。以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为例,其正试点在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一窗受理”。 老人不必往返于医疗、民政等不同部门的申请点;养老顾问也能按需“定制”更匹配的照护组合,不拘泥于各部门条线资源。
资源破壁、政策互通、人员整合。在闵行区,一项名为“银龄加油站”的医养结合社工为老服务试点,正以养老机构为载体,整合高校、医院、社区等资源,探索“医护+社工”联合查房,创新深度医养融合方式,为养老照护供给更多服务与期待。
社会参与:平价理发店成了“解忧杂货铺”
除了专业照护,还有一些日常琐碎难题需要有人“帮衬”。比如,夏天为不能出门的老父亲理发。
依托于老年友好街区打造,她对接上了社区内理发小店,52岁的店主王师傅顶着高温来上门,剪发15元,不额外收费。从湖南来沪打拼的王师傅,扎根在电机新村,每年社区公益日,他总会腾出半天时间免费服务。眼见需求旺盛,街道趁着“一桥四方”改造,将物业配套用房更新为理发店,为王师傅免租金。
感念社区援手的王师傅,让这间平价理发店成了居民们的“解忧杂货铺”。居民们习惯来“吐吐槽”,剪去三千烦恼丝,也卸下困扰和烦忧。
如今,走在这条熟悉的街巷,“老年友好”随处可见。上海银行网点内,一批笑容亲切的银发志愿者,能根据老人特点“推送”入门手机课、进阶版视频剪辑课等公益课程。
在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看来,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是综合性工程,涉及多部门、多领域、多行业,既要在政策机制端发力,注重统筹协调,也要因地制宜,巧妙设计供给方案。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08个社区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接下来还将凝练经验机制,复制推广试点成果。
探索建立老年志愿服务激励与评价机制,撬动银发志愿者的公益热忱也是其中的重要手段。眼下,上海在全国率先试点“沪助养老时光汇”项目,被通俗理解为“为老服务的时间银行”。相关部门正积极探索制度设计,力争试出更多老年人爱用、好用的服务产品体系。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不少老年人希望在自己熟悉的家中度过晚年,而面对是否要选择居
9月4日,笔者在张家界市永定区民政局采访时了解到,该区正在继续实施适老化改造计划,推出“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不仅是每个家庭的期盼,更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近年来,上
何以为“老年友好”?在山东,不少社区给出了答案。在这样的社区,随处可见的适老化设施可帮
在8月19日举行的控江医院建院70周年系列活动暨第七个中国医师节庆祝大会上,杨浦区老年
浦东新区是上海市老年人口总量最大的区,截至2023年底,全区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