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养养老旗下网站 - 找养老院上搜养老网

东营市东营区:晒晒~养老“幸福圈”

  • 搜养老网
  • 2023/12/21
  • 东营新鲜事
  • 次浏览

“在社区养老其实就很便利,问诊、活动、就餐都很方便,我们老年人生活很舒心、很快乐。”物华社区居民陈阿姨满意地说。近年来,黄河路街道加快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围绕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服务,通过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便利化的养老服务,助力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享,乐享幸福“夕阳红”。

“医养结合”

打造智慧化高端养老新高地

“我们打造‘智能化居家照护平台’,集成多种物联网智能设备,更有先进的毫米波雷达跌倒报警、睡眠呼吸与生命体征监测的新型智能化设备,可以实现预警、报警等功能。”耿井村党总支书记耿考亮介绍。

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产业发展思路,黄河路街道积极对接养老产业提供主动服务、高效服务、优质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德康宁医养中心项目。项目总投资2.2亿元,由耿井村办企业山东泰康置业有限公司全资建设,占地1.8万平方米,共有530张床位,是目前全市体量最大的医养综合服务机构,切实做到全市资源最优,全域技术最新。

为更好地提供颐养与医疗救助双服务,街道引进“临家老年照护中心”,设立于鸿港医院病房楼中层,照护中心积极倡导“以医助养、以养促医、医养结合”的养老理念,其践行“防控治康养”健康老龄模式作为国内医养结合典型案例入选国务院《2018老年健康蓝皮书》。

“企业嵌入式养老”

推动社区养老多样化

在亲祥源物华智慧居家医养服务站,家住物华社区运兴小区居民陈大爷正在老伴的陪同下进行艾灸治疗,“咱家门口的养老服务站真是服务好又便捷,我腿疼的老毛病治了一疗程就明显减轻了。”陈大爷高兴地说。

街道积极引导专业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养老服务,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米”,满足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现实需求。利用小区公共闲置房进行改造,建设集机构养老、日间照料、居家养老于一体的综合养老服务机构和日间照料中心、老年食堂、养老服务站等服务设施。引进亲祥源养老服务企业,创新打造“一中心、多站点、一网、一校”线上线下融合运营管理体系,以数字赋能推动养老服务产业“智慧化”转型升级,搭建一体化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开发“想家宝智能陪护机器人”“智能手环”等智能产品,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安全看护、健康管理、智能视频呼叫等全方位服务。

目前,黄河路街道玉景社区、东利社区、物华社区、祥和社区等4个社区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1处,日间照料中心、老年食堂、养老服务站等养老服务设施5处,服务建档老人13600余人。

“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助力居家养老科学便利

打棋牌、练习声乐、享受理疗……这样的场景在街道各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随处可见。“我们的生活很丰富,上午9点合唱团排练,排练完就在城市书房看会书,中午在老年食堂吃饭,下午参加养生讲座,每天都排得满满的。”家住玉景社区68岁的陈阿姨觉得自己退休之后的生活更充实了。黄河路街道持续推进“老年人友好型社区”建设,扩大“15分钟养老服务圈”覆盖范围,满足社区居家老人养老服务需求。

黄河路街道聚焦老年群体差异化需求,通过进一步完善设施、组建队伍、丰富形式,积极探索适合老年人的娱乐活动,常态化开展老年志愿服务。今年以来,开展为老志愿服务500余场,服务内容涵盖文艺演出、反诈、爱心义剪、公益市集等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各个方面,进一步推动“为老”志愿服务走深走实,提质增效。在此基础上,持续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根据签约服务内容为居民提供健康体检、保健指导等综合性、连续性服务,持续推动建立医养结合服务协作机制、精神障碍患者服务协作机制,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二级医疗机构的优质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守护幸福“夕阳红”

今年1月1日起,《山西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省第一部

就地养老:一种新型且可持续的养老方式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传统的养老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老年人的需求。因此,一种新型且可

俄媒:中国老年人的“候鸟式养老”

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正在对中国进行访问,就增加对中国的原材料和农业产品出口进行谈判。

原来养老生活还能这么过

“哏都养老院”是位于天津市南开区的静雅老人院。短视频的兴起让院长陈原萌生了带老人

做好农村养老这道必答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

物业+进社区,探索社区养老新模式

随着居民区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为落实居民养老服务需求,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