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湖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护理员在为托养老人剪指甲。
今天清晨,宁波市海曙区月湖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门口,76岁的何阿姨与照顾了她3个月的中心工作人员告别:“要不是家门口就有这么一个好去处,这3个月真不知道怎么过。”
在宁波,“院居家融合”养老新模式,为很多像何阿姨这样的老人解决了实际困难。
3个月前,何阿姨因意外造成胸椎压缩性骨折,手术后出院仍需要护理,但老伴常年住院,唯一的女儿只能照顾一头。社区工作人员告诉她,附近的月湖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有短期护理床位。经女儿实地考察,何阿姨住了进去。何阿姨听说过负责管理这里的养老机构广安养怡院,体验后,她感到护理水平、服务态度确实不错。这3个月,自己舒心,女儿省心,老伴放心。
据了解,2021年以来,海曙区月湖、鼓楼、望春三个街道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由专业养老机构托管,“院居”一体化运营,人才、床位等各项资源打通,医务人员、社工师、康复师、护理员共享流动。居家老人如有需要,各中心人员可提供上门照护服务;骨折、小中风等需要中短期护理的老人,可以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托养几个月;病情加重的,能够迅速入住养老机构,接受更专业康养照护。
专业养老护理员上门服务居家老人。
海曙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模式实现康医养资源“三个循环”,即在机构服务内循环、机构服务向街道社区辐射的外循环以及向家庭老年人拓展延伸的微循环。
从“老人跟着机构走”向“机构跟着老人走”,“走”的是什么?
“像月湖街道等中心城区,寸土寸金,要建设足够的标准化养老机构难上加难,但我们可以让机构专业服务跟着老人走,让更多老人在‘家门口’享受和机构养老同等的优质服务。”宁波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说。
过去,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三种传统养老方式分割孤立运行,不能很好地发挥比较优势。在“院居家融合”养老模式下,机构为社区居家提供经营和专业服务支持,社区居家为机构扩展服务对象提供资源平台。这一模式通过科学布局、资源共享,实现机构康养服务资源向街道、社区和家庭辐射、延伸,推动家庭、社区、机构“三大养老场景”深度融合,让“垂暮不离亲,养老不离家”从理想变成现实。
目前,宁波市建有养老机构258家,乡镇敬老院105家,各级各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961个,“院居家融合”运作机制,将高标准康养服务范围从机构向居家老人辐射,目前已累计服务老年人3万余人次。宁波市还将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改革,为城乡老人搭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