缴纳几元即可入会,一起推广所谓的“精准扶贫”“专项扶贫”等项目,回报可达几万元、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面对花言巧语包装起来的“宏伟蓝图”,一大批老年人加入其中,最后发财的美梦没能实现,反而可能因为帮助诈骗分子敛财而涉罪。近日,思明区检察院审查起诉了一起诈骗案件,这也是落实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的具体部署。
【案情】
借助微信群收取会员费 涉案金额总计210余万元
刘某某等人于2015年至2017年开始实施“民族资产解冻”诈骗活动。刘某某担任“团长”,“团内”还设立“大队长”“统计”等不同岗位,负责宣传、推广和收取老年人缴纳的会员费。
这些被告人相互之间并不相识,在现实生活中也从未有接触、交流,仅是借助微信群一起推广所谓的“民族大业”“精准扶贫”“专项扶贫”等项目,宣称缴纳几元、几十元的会员费就可以获得几万元、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高额回报。各“大队”收取的钱款最后归集至刘某某的手中,再由刘某某交给上家,金额总计210余万元。
经思明区检察院审查起诉,以刘某某为首的30人诈骗团伙陆续受审,被告人的行为均构成诈骗罪,分别获刑并处罚金。
【揭秘】
被骗的多为退休老人
骗局呈现出四个特点
承办案件的检察官介绍,被告人所宣传的个别诈骗项目涉及上万名被害人,而且主要是退休的老年人,经济并不富裕。检察官梳理发现,此类骗局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封职画饼。运用传销模式吸引会员,鼓励下级人员吸纳更多会员加入。刘某某将推荐人员较多的会员任命为组长、队长,许诺将来会获取比一般会员更高的回报比例,引诱其招募更多老年人加入。
2、织就茧房。团伙内部一方面在微信群中发布虚假的“红头文件”迷惑老年人;另一方面声称涉及国家机密,要求会员不得向家人泄密,不得向公安机关透露。多名受害老人表示,微信群内经常宣传“保密保国家”“保密就是保命”。
3、积少成多。项目的“会员费”低廉,少的几元,最多的也不过100元,不少老年人抱着“万一成真”的想法加入,也不乏跟风心理。部分人意识到上当,但因金额少,也只是以退群收场。诈骗分子正是利用了被害人的心理,积少成多“割韭菜”。
4、隐蔽游击。该骗局全面借助互联网工具,与被害人无直接接触,甚至要求被害人删除聊天记录,或者解散原有微信群、成立新群组。被害人难以提供有效的客观证据,只能被迫放弃追索赔偿的权利。
【检察官提醒】
打消“用小钱赚大钱”的念头
检察官提醒老年朋友,诈骗分子往往打着社会公益的名义博取关注和信任,只有保持清醒头脑、打消“用小钱赚大钱”的念头,多与家人、社区工作人员沟通,才是防范诈骗和管好、用好养老钱的最好方法。如果老年朋友发现自己的“养老钱”可能被诈骗了,也不要碍于面子不愿报警,应尽早配合司法机关调查,以便早日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挽回损失。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