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养养老旗下网站 - 找养老院上搜养老网

中国三大长寿之乡都有哪些秘密

  • 搜养老网
  • 2022/07/10
  • 搜养老网
  • 次浏览

长寿之乡就是这样的乐土,世代生活着很多长寿老人。于是人们将目光投向了那里,并希望从中找到长寿的奥秘。在我国,钟祥、巴马和如皋便是三大长寿之乡,下面来看看中国三大长寿之乡都有哪些秘密吧?

钟祥长寿的秘密——美食

钟祥这个地名历史悠久,南北朝时,南朝刘宋明帝始称“钟祥”为“苌寿”;公元551年,北朝西魏大统十七年去草字头为“长寿”,此后1000多年,都被称做长寿县。这个县名名不虚传,《宋书·州郡志》记载,明帝泰始年间,在全国的一次人口普查中,这里的长寿老人竟占县内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而现在,钟祥的百岁老人从1998年的46名增长到了2008年的77名。

钟祥这片土地不但历史悠久,而且神奇、肥沃,它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中游,江汉平原北边;地质地貌环境优越,有山地,平原,丘陵等多种地形;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5.9℃,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

多样的地理形态和宜人的气候,为很多植物提供了生长的条件。如果有机会到钟祥,可以去乡村看一看,不论产自南方的水稻还是产自北方的小麦,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它们安家落户的土壤,数百种之多的蔬菜也喜欢在钟祥落土。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编著的《食物成分表》中所列出的蔬菜种类,90%以上在这里都有,并且还有很多菜是在目录之外的。因此,钟祥人对于饮食的选择性就非常广泛。

“食者万物之始,人之所本也。”钟祥人好吃、会吃是出了名的,当地人都说,钟祥寿星多与这里的吃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在钟祥,“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们从钟祥人日常三餐就可以窥见一斑。

清晨,来到钟祥的街头转一转,会发现这里很多人都爱吃当地的一种绿豆饼——将绿豆磨成浆,加些面粉,摊成薄薄的饼,可以煎了吃,淡绿的色泽,香甜的味道成为当地人最爱吃的食品;如果愿意,还可以加入自己喜欢的配料。

还有一种叫粑粑的面食,原料是小麦面,掺进一些油酥做成酥粑粑,一口咬下去,香酥可口。而粑粑中最特别的一种叫高庄馒,是钟祥特产,当地人非常爱吃,样子就像普通的馒头,拿起来闻一闻,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气味,但掰开一看,里面是一层一层的,人们常常也会称其为千层馒头。

来到钟祥,人们最期待的是这里的午餐,因为钟祥的菜品花样繁多、风味独特,既有川湘的麻辣劲道,又有南方菜系的鲜香。之所以南北菜系能够在钟祥得到充分的融合,这跟钟祥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因为它地处在汉江边上,水陆畅通,交通发达。若干年来,南来北往的人将各地的烹饪技巧带到了钟祥,所以钟祥的烹饪习惯尽管源自荆楚菜系,同时还受到川,湘、徽、鲁、豫、粤、汉等饮食文化的影响,使得钟祥的菜品多达上千种。

人们从这些菜品里选出最具特色的莱,组成了几十种筵席,每种筵席都有不同的渊源,构思巧妙,组合独居匠心,如三点水席、蟠龙全席、水中四宝席、野味席、四六全席、六蒸六扣席、十大碗席,一笼八碗席、九九祝寿席等。

这些品种里,蟠龙菜最为出名,始于明代嘉靖年间,由钟祥传到宫廷,它既是宫廷菜又是湖北地方风味菜。相传嘉靖进京前,皇宫早有明争暗斗。明武宗死后无子继承皇位,太后密诏三位亲王:“先到为君,后到为臣。”当时兴王府离京城最远,为了早点赶到,朱厚璁假扮钦犯上囚车,日夜兼程赶赴京城。朱厚璁平日奢华,对他来说,乘囚车已经很不容易,又何况吃食都不合口味。于是他命令府中厨师做出一种吃肉却不见肉的莱,若做得不让他满意,则性命难保。当时有一位厨师,手艺精湛,但是一直没有做出一道合乎要求的菜。有一天厨师的妻子见丈夫没有回家,就带了蒸熟的红薯给丈夫吃。厨师不小心弄破了红薯皮,看见红薯的内瓤,灵机一动,召集大家打造配方,就做出了吃肉不见肉的食物——原来是精肥、瘦肉加鸡蛋做出的“红薯”,这“红薯”美味可口而不肥腻。朱厚璁吃着“红薯”第一个进京,登基做了皇帝,即嘉靖帝。发明“红薯”的厨师奉命进京为嘉靖帝做菜,并对原菜加以改进,做出的造型犹如蟠龙升天,以庆贺天子登基。嘉靖皇帝吃后,啧啧称赞,将此菜命名为蟠龙菜。从此“蟠龙菜”便成了明代宫廷佳肴。500年来,蟠龙菜味道鲜美、鱼肉兼香、色泽艳丽、造型美观,质地鲜嫩,深受人们喜爱。钟祥人民逢年过节、婚嫁宴请都离不开这道传统名菜,并有“无龙不成席”之说。

若是炎炎夏日,不想做太复杂的宴席,也不想吃太多油腻,当地的特产米茶便是最好的选择。米茶虽然有一个“茶”字,但是原料并不是茶叶,而是我们常见的大米。先将大米放进锅里干炒,炒到大米发黄带焦,直到冒出米香味,淘一淘,然后用水煮,等到米煮到都浮上水面而且开了花的时候,再加入少许的大麦米放到锅里一块儿煮,味道会更好。

米茶现在是大众化的食品,但是它也有一段与帝王相关的传说。据说嘉靖皇帝的母亲在怀他的时候,闹口吃不下饭,宫中的厨师想了很多办法,都无济于事。有一天,厨师给自己煮锅巴粥,正巧从厨房飘出的一股焦煳中带有浓香的味道,竟让她胃口大开。可锅巴粥上不了正席,是仆人的食物,怎么办呢7厨师们琢磨了很久,最后将米炒成发黄带焦后,再加水煮沸,终于做成了像锅巴粥,但又不是锅巴粥的食物——米茶。后来,皇子封王,米茶就成为兴王宫夏季餐桌上的重要食谱,并在以后传到民间。“芳香十里远,米茶味清醇”是钟祥人对米茶的评价。

钟祥人的晚饭很简单,大部分人会选择一些时令野菜和新鲜水果。钟祥的寿星绝大对数出身贫寒,过去生活十分艰难清苦,平时经常吃野菜。遇到天灾,基本上靠野菜度日。现在虽然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吃野菜的习惯不改。这里的野菜有蒲公英、马齿苋、鱼腥草、荠菜、地耳菜等几十种,样样做得美味可口。现代医学证明,多吃野菜可以健康长寿是有科学道理的。许多野菜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些野菜对人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也有人习惯喝一杯葛粉(葛根粉)当晚餐,葛粉的形态如同淀粉,加入水调和,色泽晶莹,可以直接饮用。《本草纲目》上有对葛粉的记载,葛粉具有清凉解热、生津止渴、活络止泻、降低血压等功能。这种食品只有在钟祥才能找到,其他地方难得一见。

因为钟祥人信奉的养生信条是“知饥而食”。晚饭以后,很少吃夜宵,也不加餐,人们吃饭只吃八成饱,尤其这里的长寿老人大部分都自觉控制食量。这些长寿老人时常会念叨“吃半饱,活一百”。钟祥人从小对于养生习惯耳濡目染,连孩童儿歌中都有“不憨吃傻胀,不挑食”这样的歌词。

虽说钟祥物产丰富,供人们选择的饮品非常多,但是钟祥人对茶叶的情谊从来没有改变过,从古至

今茶都与钟祥人形影相随。古代时,钟祥就有许多茶馆,闲暇之余,会到茶馆会友、叙旧、谈事或专门喝茶。大部分人每天饮茶两到三杯,多的则每天喝五六杯,甚至更多。有的人习惯于清晨起来先喝杯茶,茶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钟祥人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里的农村,几乎每家都种着“三匹罐”茶树,主要作为凉茶喝,当地人习惯称其为“土茶”。而用来泡土茶的壶也被人们称为土壶,土壶里会泡满茶叶,想喝时就随手来一大碗,有客人来访的时候,主人也会先递一碗“三匹罐”茶。

有人用简短的小诗总结了钟祥人的饮食文化:

低热量高纤维素,大麦米茶菜饭粥。

少肉食多维生素,时令菜荤很充足。

微量元素天然库,豆类制品铁锌富。

蒜类食品四季吃,抗菌降脂更宜寿。

了解了钟祥人的三餐,让我们对“好吃、会吃”有了新的理解——所谓吃,并非大鱼大肉、飞禽走兽,而是合理的饮食以及健康的营养搭配。这也许就是钟祥的长寿老人最重要的养生之道。

巴马长寿的秘密——水润

位于广西西北部的巴马,也是有名的长寿之乡。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一个人口仅22万多的巴马瑶族自治县,有百岁以上的老人74人,区域长寿人口比例居世界前列。

巴马寿星早在古时就闻名遐迩了。据永定土司在庆远府城东关外三里建立的“御诗碑”记载:清朝嘉庆十五年,也就是1810年,皇帝听说宜山永定土司境内有一瑶族老人名叫蓝洋,有142岁高寿,便欣然写诗给蓝洋老人祝寿:“四朝雨露一身覃,烟霞养性同彭祖。道德传心问老聃,花甲再周衍无极。”

巴马老人的长寿也可以从“烟霞养性同彭祖”这句诗中得到最好的证明。那么,是什么造就了巴马的长寿现象呢?很多人带着这个问题来到巴马,寻找他们想要的答案。

巴马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气温20.5℃,平均降雨1500毫米左右,年平均的降雨日有180天左右。有时候在巴马能看见这样的奇观:天空被整齐地“割”成两大块,一边乌云滚滚,一边蓝天无垠,界限分明。当地人说这是因为巴马刚好处在一个地理气候分界线上,即亚热带和热带的交界线上,使得这里时常产生雷雨;雷雨能产生很多的负氧离子,负氧离子能起到净化空气作用,使人精神振奋,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新陈代谢,消除呼吸道炎症,缓解支气管哮喘,稳定血压。专家说雷雨是使得巴马人长寿的一个原因。而去过巴马的游人都说巴马是一个被水和云雾包围的人间仙境。

进入巴马,首先能看见的是公路边舒展着一条翠玉般碧绿的河流,两岸群山如黛,翠竹摇曳,无论是谁,漫步在这样的河畔,都会无比惬意。这条美丽的河就是巴马的“母亲河”盘阳河,它贯穿巴马中部,而这些地方基本都是喀斯特地貌。盘阳河从凤山县袍里乡的坡心水源洞激荡而出,全长145公里,经过4进4出溶洞,有33公里的河段从地下经过。大山将巴马围住,使得这里地质结构比较复杂,因此巴马的矿产资源丰富,土壤中富含的各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都溶入了河水中。

这水使得盘阳河两岸人都变得十分长寿,而盘阳河也成为闻名遐迩的“长寿河”。水源洞旁边的坡心屯,住着五六十户壮族人家,一共只有300多人,但是这其中就有好几位是百岁老人。在河畔两边,由长寿老人组成的“长寿屯”星罗棋布,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长寿区域。

巴马县甲篆乡平安村巴盘屯是盘阳河畔的第二个长寿村,560多位居民中有好几位百岁老人,80~99岁的老人也有25人左右。

有一个长寿屯被称为“百岁鸳鸯屯”,这就是距巴盘屯不远的甲篆乡松吉村松屯,因为这里曾住过一对百岁夫妻,两人都活到了101岁。他们一生恩恩爱爱,以种地打鱼为生,勤劳朴实,是真正的百年好合。

甲篆乡甘水村是第四个“长寿屯”,人称“小桂林”。20世纪,这里出了3个百岁老寿星,这3位百岁寿星,一位活了109岁、一个达到了111岁高寿、还有一位老人长寿达116岁。如今甘水屯的长寿老人也比比皆是。

四个长寿屯的环境基本都是小桥流水、木屋古树,一派清新的自然风光。盘阳河给两岸人家带来了长寿与健康。

巴马除了长寿河之外,还有“神仙水”。这种水源自传说中的“不老泉”,位于巴马东南部的东龙蟠山。“神仙水”分两道,一处从半山腰石洞中流出,捧一口喝,清甜可口。这种神仙水其实就是目前广西发现的流量最大的常温低矿化度、低钠含偏硅酸的重碳酸钙型饮用天然矿泉水。另一处位于巴马镇赐福湖半山腰上,除了含锶、偏硅酸外,还含有溴、碘、锌、锂、硒等1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而这种“神仙水”被媒体广为报道,每年农历七月七都会引来众多的崇拜者和取水者,并引发了一则笑谈:《纽约时报》在1992年8月14日刊登了一篇配有图片的文章,内容大致说的是中国的广西西北部山区发生了数十万人参与的械斗,中国大使馆看到这则新闻,立刻调查,最后证实这是巴马一年一度的取水盛况。一周后即8月21日《纽约时报》又刊文更正:中国广西巴马发现神仙水。

除了不老泉,巴马还有甘水仙泉、百马泉、百林奇泉、观音福泉……数不胜数。泉水汩汩流了千百万年,从大地深处带出各种“精华”,带给巴马人长寿健康。

巴马的水,吸引了南来北往的客人。每到春天,巴马的水岸边出现来自各地的游客,他们希望和巴马人一起分享这里的青山绿水。很多人来了走,走了又来。他们当中有一些人,因眷恋着巴马的河流和泉水,渴望和巴马的老人一样长寿,所以在这里长住了下来。

如皋长寿的秘密——人文

江苏省如皋市是我国沿海地区唯一的长寿之乡,也是处于工业相对发达地区的长寿之乡。如皋位于长江、黄海的“T”型交汇处,靠近国际大都市上海,与张家港市隔江遥望。它是长江三角洲最早见诸史册的古邑、民国时期的中华第一大县,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到2008年为止,全市145万人口中80岁以上的老人有5万多名,90岁以上的老人有6300多名,百岁老人高达251位。如皋是被人们所熟知的健康长寿之乡,同时也有历史文化名城、花木盆景之都的美誉。

在如皋市中心如城镇东有一个叫集贤里的地方,是一条很出名的“人文巷”。这条不足300米长的小巷“金龟压钮,代产伟人”,在这里出了1名状元、17名进士和7位大官宦。仅仅一条小巷,向人们展示了如皋历史文化底蕴之深厚。历朝历代,如皋就是一个名人辈出的地方,宋代有主张“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的大教育家胡瑗,龙图阁学士王觌,大词人王观,钦点状元王俊义;明代开国功臣朱显忠,抗倭名将郭师古、邱陛;清代有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大戏剧家李渔等等。

位于如皋县城东北隅有一座饶有书卷气的“文人园”,名叫水绘园,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水绘园以水为贵、倒影为美,秀美且典雅。融诗、文、琴、棋、书、画,曲艺于一园。水绘园被建筑者赋予了思想,凭借水流于地面,自然地形成了一幅幅幽美的画图。

在古城四周,还有两条“人文河”,就是环绕在千年古城四周的内外两道城河。登高俯视,外围的河为圆形,里面的河为方形,在两条护城河的环绕下,城美化如皋的两条翡翠玉带。

人文景观诉说着如皋的深厚历史,而美丽的盆景则表达着如皋人古往今来对生活的热情。如皋花木盆景的栽培始于宋代。现在还存有北宋教育家胡瑗遗存珍品古桧柏盆景“蛟龙穿云”,其“鹿角”毕露,苍老挺拔:水绘园内存有落地盆景“古桧”爆龄突纹已愈八道,依然树势矫健。数百年来如皋花木盆景世代相传,形成独具风格的“如派”盆景。如皋盆景选用柏,松、榆等材料,姿态清、古、奇、朴,其代表作“重瓣六月雪”、“五宝绿珠杜鹃”、“雀舌罗汉松”、“白皮黄杨”等都是原产珍品。如皋的老人们闲暇时也经常自己栽培盆景,丰富着自己的晚年生活。

大德必寿,美意延年。如皋人对阳春白雪的向往是对于人生境界的寻觅,使人腾身于扰攘的世俗纷扰之外,找到了最原始简单的自我。所谓修身养性,大概就是如皋的老人之所以长寿的原因。

通过搜养老网小编的介绍,中国三大长寿之乡都有哪些秘密大家都清楚了吧,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老人安全知识,敬请继续浏览本网的其他栏目内容,可以保证老人有一个健康的晚年。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