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发展康复护理、老龄金融、老龄用品等营利性的产业,也要发展社区照料服务体系,从而满足老年人集体化生活和临时性、低成本服务的需求。”
每个“窝窝”大约10人,场所为一套70~90平方米的居民房,内部配备棋牌、家电。在“窝窝”内,成员可一起看电视、打牌、看书、聊天、就餐,服务花费AA制。
这是由成都馨挽秋养老服务中心打造的“窝窝计划”。一个“窝窝”,有一位家住本小区的保姆兼厨师,为老人提供个性化点菜和照顾服务,两位低龄志愿者帮忙看护、送餐。
这是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老龄科研基地负责人刘妮娜,与《民生周刊》记者分享的一个城市高龄老人互助养老案例。
因参与《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中国农村互助养老研究报告》等的编写,刘妮娜对当前我国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有深入了解。2000年至今,她参与过多个针对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的调查。
“十四五”期间,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如何解决好3亿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面临的急迫问题。
在刘妮娜看来,城市老年人养老更多的是选择问题,如何作出最优的养老选择。“与城市老年人相比,农村老年人收入较低。但因为有血缘、地缘、亲缘纽带,有集体经济,农村在建立互助养老服务保障体系方面更有优势。”她分析。
一个缩影
老龄化速度加快,这是湖南常德临澧县白云村村民沈昌健的切身感受。
以他所在临澧县为例,截至目前,全县总人口37.3万,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10.37万人,占比达到27.8%。
在此背景下,年轻人往往要赡养多位长辈。然而,由于现代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加快,年轻人很难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老人。由此,高龄留守老人逐渐增多,已是不争的事实。
“依靠传统养老模式,农村留守、空巢、孤寡、困难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很难满足。”沈昌健说。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沈昌健曾做过深入调研。他所在的临澧县,60岁以上失能失智老人6975人、留守空巢老人4290人、分散特困老人1435人。从年龄分层上看,80岁以上老人13860人,90岁以上老人1085人,100岁以上老人24人。
过去几年间,临澧县稳步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成果,探索出“老年协会型”“智慧+养老型”“医养结合型”等养老模式,也推行过“群众自发结对型、老年协会型、村级组织型”3种互助养老模式。
“不过,由于护理床位、专业人才、专业设施的缺少,与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急剧增长相比,远远达不到全面保障的要求。”沈昌健说。
目前,临澧县全县共有农村敬老院15家,村(社区)养老服务点60个,养老床位1750张,其中护理床位1161张。临澧县的情况,是我国养老现状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单纯对比养老服务供给和养老需求,势必会有失偏颇。毕竟,由于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的户籍壁垒、传统制度安排的路径依赖,以及不同地区与民族的养老文化、习俗的差异性,均增加了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复杂性。
每三人中有一位老人
谈养老,首先要摸清老龄人口的底数。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6亿,占比为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9亿,比重达到13.5%。
从发展趋势看,将来一个时期内,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据全国老龄办预测,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还将持续快速加深,到2053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4.87亿的峰值,占总人口的35%左右。
这意味着,30年后,我国平均每3人中就至少有1人是老年人。
应对老龄化挑战,需要全社会共同面对。“年轻人要有共同体意识。”刘妮娜说,从年轻时就积极参与社会保障互助组织,积极参与各种互助保障、互助合作、互助服务类活动。
按照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划分标准,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超过20%,则进入超老龄化社会。
此外,由于生育率降低和家庭观念转变,我国家庭户规模逐渐缩小,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4.4人,至2020年已减少到2.62人。这无疑削弱了家庭照护的人力基础,减弱了家庭养老资源和保障能力。
随着青壮年人口大范围、远距离迁移流动,老年人家庭空巢状况普遍,加剧了老无所依的风险。“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贯彻实施,以及单亲、丁克等新型家庭出现,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养儿防老’观念逐渐淡漠。”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说。
“9073”养老格局
“伴随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家庭小型化、独生子女化,生命中有一段时间可能入住养老机构,逐步成为民众的合理预期,这是个人根据自身需求作出的理性选择。”刘妮娜说。
然而,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与新发展阶段的新情况不相适应的问题凸显,安全可靠、质优价廉、就近就便的普惠养老服务紧缺,普惠性的养老机构仍面临“一床难求”局面。
与机构养老相比,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是多数老年人的选择。关于养老格局,业界经常提及“9073”模式,即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选择社区养老服务,3%的老年人享受机构养老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以来,我国养老服务机构,尤其是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期间,国家密集出台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民间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发展的积极性得以发挥。
然而,面临“未富先老”的现实,我国在养老保险、医疗陪护、老年福利院等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方面存在诸多有待完善之处。
在养老服务体系中,居家养老具有基础性作用。但目前看来,与居家养老相配套的服务面临一系列问题。
“居家养老服务企业盈利困难,各类社区社会组织队伍作用没有受到重视。在农村,老年人还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但缺乏社会化的居家养老资源,互助养老服务供给只在极少数地区发展起来了。”刘妮娜说。
未来已来
2021年,北京市民政部门将养老助餐服务作为破题突破口,提出2021年发展1000家养老助餐点的计划,督促全市所有驿站全面开展助餐服务。
通过扩大养老助餐服务供给,让老年人能够在家门口吃上物美价廉的“暖心饭”。未来,这样的养老服务供给会越来越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日间照料、助餐助洁、康复护理等服务,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鼓励发展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创新发展老年教育,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未来已来。从2022年开始我国将进入急速人口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比例迅速提高。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各地都在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在刘妮娜看来,在发展养老事业的同时,不能忽视老龄产业。“既要发展康复护理、老龄金融、老龄用品等营利性的产业,也要发展社区照料服务体系,从而满足老年人集体化生活和临时性、低成本服务的需求。”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不过,要实现老有所养、老有颐养的目标,仍需政府、市场、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共谋一盘棋。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昨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为不断增强老年人获得感,打造“老有颐养”民生幸福标杆城市,该局
10月26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民政局获悉,2016年8月1日起施行的《成都市养老服务促进条
为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宣城市宣州区持续推进养老服务领域为民办实事,不断提升宣州老年人的
加强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和保障,已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工作部署。未来
10月26日,国网镇江供电公司启动“聚能先锋 连心建功”党建品牌建设工程,旨在激发党建先
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日前发布的《2021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