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十四五”期间,河南省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为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了《河南省“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着力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完善提升养老服务保障水平,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规划目标已定
基本建成老年友好型社会
《规划》明确,到2025年,我省养老服务水平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结构合理、覆盖城乡、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更加协调,医养康养结合紧密,养老事业和康养产业协调发展,全面打造“豫佳养老”服务品牌,高水平建设中西部养老服务幸福高地和康养产业高地。
到2035年,以公共养老服务为基础、康养产业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架构基本成型,多层次、可持续、全方位的“大养老”格局全面形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的养老保障制度更加定型,老有所依的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多层次长期护理照护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养老事业和康养产业协同高效发展,适老产品和服务多渠道、多领域、高质量供给;多方参与、特色鲜明、产品丰富、供给有效的康养产业更加繁荣,开放、竞争、公平、有序的养老市场更加成熟,政府主导、机构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养老服务监管体系日益完善,养老、孝老、敬老的老年友好型社会基本建成。
加强法治保障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为构建支撑有力的法规政策体系,《规划》明确,推动制定养老服务地方性法规规章,出台《河南省养老服务条例》,衔接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市场监管等法律法规。
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完善老年医疗服务的医保配套支持政策,持续规范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
强化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逐步完善
养老服务设施怎样规划布局?《规划》明确,到2025年,形成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定位精准、功能互补、延伸居家的养老服务网络,“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逐步完善。
到2022年,每个县(市、区)至少有1所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员专业照护为主,具有医养结合功能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到2025年,医养结合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衔接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实现包括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在内的公办养老机构入住率达到60%左右。
加强特殊困难老年人保障
提高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品质
加强特殊困难老年人保障。《规划》提出,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制度,到2025年,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健全80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探索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补贴制度。
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方面,《规划》明确,落实独生子女父母护理假,探索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喘息服务。引导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辐射带动社区,立足日间照料、集中托养,延伸居家上门服务,探索“社区+物业+养老服务”模式。
强化政府投入支持
构建人才保障体系
将发展养老服务经费作为重大民生支出列入财政预算。《规划》强调,各级政府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要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投入力度,到2022年,要将不低于55%的资金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养老机构符合现行政策规定条件的,可享受小微企业等财税优惠政策,电、用水、用气、用热享受居民价格政策。
在人才保障方面,《规划》明确,依托“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持续实施养老服务人才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打造“河南护工”人力资源品牌。将老有所为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鼓励低龄老年人帮扶高龄老年人,探索“社区志愿服务计学分”“时间银行”等模式,将低龄、健康老年人为高龄、失能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时间和质量进行备案,纳入“时间银行”。
如何发展特色鲜明的康养产业?《规划》指出,到2025年,全省打造3个康养旅游示范区、20个康养小镇,创建100个省级以上森林康养基地,5个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到2025年,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72%。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