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养养老旗下网站 - 找养老院上搜养老网

中国养老困与解:亟待高质量人才与专业化服务

  • 搜养老网
  • 2021/10/14
  • 新京报
  • 次浏览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6亿,占总人口18.70%。此外,九成左右的老年人都在居家养老,然而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各级居家和社区养老体系正在构建过程中,但是制度设计尚待完善,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与护理人才较为缺失。

  国家统计局去年推出12大类养老产业概念,包括老年护理、老年医疗、老年金融、老年教育等。我国养老产业需求很大,但是多数未形成有效需求,亟待市场提高服务质量吸引高收入人群消费,政府提供支持政策保障中低收入人群生活质量。

  新京报记者对话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乔晓春、中国公益研究院助理院长高云霞、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教授朱铭来,探讨中国养老问题与养老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居家和社区养老体系构建,亟待规范可持续制度设计

  中国公益研究院助理院长高云霞介绍,目前我国90%的老人都倾向于在自己比较熟悉的地方居家养老,其余7%的老人在社区帮助下养老,3%的老人在养老院养老。“目前‘9073’、‘9064’这样的模式,也是国际上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国家普遍经历过的经验和规律。目前我国选择这种模式也是一种应对和规划的思路。”

  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乔晓春的调查发现,目前北京市居家养老的比例超过98%。“国家重点强调以居家为主,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但是目前居家养老的服务做得还不到位,处于起步阶段。”

  乔晓春认为,目前北京市正在构建“三边四级”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三边指的是让老年人在周边、身边、床边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四级意思是在市、区、街道、社区都要建立覆盖全人群的养老服务机构。

  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出来之后,如何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这个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比如很多老年人并不愿意主动去接受服务,另一方面哪些服务应该收费、哪些应该免费等还不是很清晰。助餐服务应该是居家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慢慢开展起来。

  很多这样的服务是公建民营性质,即政府搭台,民间企业来进行运营和服务,但是民营企业需要盈利。“如果企业收取一定费用但是提供不了高质量服务,社区中的老年人不愿意来,那么养老驿站会逐渐萎缩。要建立一个可持续性的制度。”乔晓春说道。

  “目前社区鼓励养老服务驿站,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的建设。”高云霞介绍。湖南省益阳市有一家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做得特别典型,他们在特定的老龄化较为严重的社区租用场地并提供一定床位,能够接受失能的老人,也有日间照料的场所,配套有活动的设施,老年用餐的空间。他们通过标准化设计、装修还有服务流程的培训,可能很短的时间就能住满老人,能形成连锁并实现平衡和盈利。

  高云霞表示,“十四五”期间,国家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也更注重社区居家养老,比如大社区养老模式、老年友好型社区、家庭养老床位、居家适老化改造等项目都已经提上日程并启动了。

  早在2016年,民政部、财政部牵头开始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目前已经进行了五批城市的试点。据高云霞回忆,南京是第一批改革试点优秀城市,南京推进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把需求端老人的需求评估情况、能力评估情况“上网”,与政府端的补贴对应挂钩。

  把供需对接好后,政府通过这个平台购买服务,服务端的养老服务机构也运用这个平台接收需求端的派单,提供老人日常的助餐、助浴服务。三端在平台上“汇合”可以进行更好的服务,这样的信息化平台不仅仅在南京有,很多城市都建立了。

  养老机构难以盈利,护理员收入地位需提高

  除了居家养老之外,目前机构养老的盈利之路也存在困难。

  据乔晓春调查,北京市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平均在50%左右,如果经营得好,入住率超过70%养老机构还是可以赚钱的。养老机构的问题在于,收费太高,老年人不来,导致入住率下降,成本过高;收费太低,房租交不起,护工的数量和质量都没法保障。养老机构盈利十分困难。乔晓春认为,如果没有政府补贴,北京很多的养老机构都难以为继。

  “以往政府的补贴主要针对机构,老年人从中很难受益。补贴应该针对老年人本身,要重点补贴失能、孤寡、贫困的老年人,让他们住得起养老院。”乔晓春说。

  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教授朱铭来认为,长护险对于养老服务机构来说是非常好的撬动。比如有一个重度失能的老人,城市中的养老院平均需要每个月缴纳5000元,长护险提供了2000元补贴,自费的部分家属负担得起,就可以把老人送进养老院。而长护险走进每个人的家庭使得上门服务的养老服务公司增多,吸收了社会投资,新增了护理员就业岗位。

  乔晓春认为,目前护理人员严重短缺。他曾做过一个预测, 2015年全国需要护理的老年人的数量是3350万人,以1位护理人员负责5位被照护的老人为例,那么需要670万护理人员。在他的预测中,护理人员在2020年需要1000万人,2025年需要1400万人。但是目前在官方登记的护理人员全国只有30万。

  “很多护理学院毕业的学生不愿意去做护理,因为护理人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都不够高。”乔晓春称。去年北京市民政局出台的《北京市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实施办法》规定,在养老机构服务,具有相关职业证书的养老护理员,经民政部门核实后,将按照职业技能等级获得不同的津贴。

  怎么留住更多的人去从事养老护理行业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日本有专门针对护理员的法律,护理员对应的工资待遇是有保障的。而且法律保证他们的职业资格认定,分等级地发展,有职业晋升通道。”高云霞希望,能从国家层面对养老护理人才加强系统化的保障。

  朱铭来发现,目前一些长护险试点城市会把家庭照顾纳入长护险居家服务护理员范围,相当于将长护险基金直接发放给家属。有一些家属拿到这部分钱自己花了,老人依旧没有享受到护理服务。“这种措施需要更强的监管与落实。”

  高云霞认为,从整个国民教育方面,需要对中华孝文化加强教育,让孩子从小形成爱老人,帮助家庭照顾老人的意识,这种思想如果根深蒂固地扎根在每个人心里,很多人在长大之后可能会觉得,从事这样一份职业是非常光荣的。这也是护理行业社会地位提升的一个措施。

  养老产业新形态:呼唤多种形式服务

  “从全世界来看,老龄化国家养老产业的需求很大,但是如何培育这个产业至关重要,比如日本的养老产业已经发展成了和房地产并列的支柱产业。”高云霞认为,中国银发经济这个产业未来空间一定是无限大的,因为这个产业链条很长。国家统计局去年公布12大类的养老产业概念,包括老年护理、老年医疗、老年金融、老年教育等,这些链条上的产品都在逐步发展。

  据朱铭来观察,长护险在慢慢地将养老市场的产业链拉动起来。以首批试点城市江苏省南通市为例,自从有了长护险,老年人的护理器具行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以前养老市场也提供租赁轮椅的服务,但是市场需求不旺盛。长护险解决了人们的基本照顾费用,那么家属有更多的钱,就愿意去购买更好的服务。同时长护险要求入户的护理员进行专业化操作,形成了对规范养老护理器具的需求。”

  乔晓春表示,目前中国是有需求但没有市场。这是因为市场没有做好,大量的需求无法变为有效需求。一部分老人较富裕,但是觉得市场提供的服务质量太差,所以并不去购买这个服务。另一部分老人也有需求,但经济实力不够支付服务。

  未来发展方向,一个部分是提高服务质量,从而可以满足高收入人群的需求。对于经济实力不够的那部分老人来说,乔晓春认为,政府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提供购买服务,保障他们的生活质量。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

  朱铭来也持有相同的看法。“有一部分房地产业也在向养老方向转移,关键在于配套的服务是否能跟得上。国家可以通过政策补贴,鼓励更多企业来建设价格中等的养老社区,同时加强监管。”


  以养老金融为例,曾经国内兴起过一段时间“以房养老”,相当于老人把房屋抵押给银行、保险机构等金融机构,以此获得一定养老金。但是朱铭来认为,目前对于房屋的折价制度并不完善,没有把资金盘活,金融业未来也应注重制度的设计。

  “目前养老保险也亟待更新换代。今年寿险新任务量断崖式下降,很多公司表示养老保险行业已经到了至暗时期。” 朱铭来表示,行业中有人意识到,类似长护险的补充护理险将来会是很大的市场。

  他认为,仅仅提供理财产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新的增长点在于提供服务等多样化产品。以往人们把一部分钱存在保险公司,等退休后拿养老金,但是一旦人老了之后无法自理,养老金的作用就远远没有购买的养老护理服务作用大。

  “但是由于养老保险行业刚刚开始做这种服务,并没有风险测算的基础。怎么转型,怎么提供满足市场的产品对于所有公司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日韩老人有多难!韩国老人70岁也得996,日本50万老人来中

70岁也得996,是韩国老人的现状,全国870万老年人,65岁以上站总人口16.8%,贫困率近五成,只有

《中国养老金融责任发展白皮书》发布

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快,面临的老龄社会问题日趋严峻,养老金作为退休人群消费和生活的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董克用:要加快步伐完善养老金融体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原院长董克用在接受上海证券报独

互联网+中国养老服务

互联网+”养老服务是近些年出现的新事物。作为养老服务业的一种升级业态,“互联网+”养

互联网+中国养老服务

互联网+”养老服务是近些年出现的新事物。作为养老服务业的一种升级业态,“互联网+”养

两老人在医养机构非正常遭遇后,中国养老何解?

2022年“五一”长假期间,两起事关上海老人的事件,引发养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