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中国各地逐渐迎来了人口老龄化。作为青藏高原上人口过百万的城市,西宁同样面临着由此带来的压力。据相关数据显示,西宁市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38.9万,占全省老龄人口数量的50%。
如何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这不仅仅是每个家庭的“家事”,更是一项关乎民生的大事。
从2017年底,西宁市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到2018年底被表彰为第二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优秀示范城市,再到2019年启动幸福食堂建设,西宁市一年一个脚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高原养老新路径。
发展城乡协调的为老服务圈
4月,春的气息催促着枝头发出嫩芽、绽放花朵。因为疫情影响,西宁市众多的老年之家尚未开放,但早已形成的习惯却让老人们脱离了地域的限制,在精神上找到了相互之间的慰藉。
这不,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长宁镇东村的老年之家门前,魏有章仍旧似往常一样,与几个老者下棋。
“这不是因为疫情老年之家还没开放嘛,但已经习惯这个点与他们一起下棋,就干脆约在这门前了,刚好这地方也宽敞。”魏有章笑呵呵地说着。
老年之家已经成了魏有章和老人们习惯约定的老地方,往更深一层讲,这里已经成了村里老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
下棋、吃饭、唱花儿……老年之家给这些老人们提供了欢聚一堂的场所,同样也给了他们施展各自才华的空间,老年人从中体现着自我价值,精神状态自然好了很多。
老年之家不仅仅是一个村级养老设施,更是丰富农村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家园。而这完全得益于西宁市小财政办大民生的理念与魄力。
就如同西宁市民政局副局长高波介绍的那样:“像西宁这样政府拨款建设农村老年之家的极少。”
花费1.59亿元分步建成了300个具有用餐室、健身保健室、洗浴理发室等“一场七室”的农村“老年之家”,每年再由政府给予1至3万元的运营补贴。这样的资金扶持力度,可以看出西宁市在对待农村养老服务问题上的初心与担当——贯彻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缩小城乡养老差距。
出台《西宁市农村老年之家运营管理办法》,实行“村委会+老年协会+居家养老服务+医养结合服务+社会志愿服务”五位一体的运行方式和“互助+自助”的服务模式。
在管理模式上,西宁市也给出了集中办大事的优解方案,打造了具有西宁特色的“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
农村老年之家只是西宁特色养老服务的一个缩影。
筹建西宁市养老服务质量指导中心,在四区三县修建四个养老示范基地和四个福利中心,养老示范基地及县级福利中心达到县(区)全覆盖。分步建成了134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如今,西宁市已初步形成上下贯通、城乡协调发展的为老服务圈。
幸福食堂烹饪出的“幸福”味道
“最近还真有点想念幸福食堂的饭菜了。这不,打电话预定的饭菜刚从助餐点送过来。”4月13日中午时分,家住胜利路街道的沈均怡老人指着桌上的饭菜笑呵呵地说道。
因为疫情,西宁市的幸福食堂目前尚未开放,只有部分助餐点提供送餐服务。但这不并没有消减幸福食堂在老人们心中留下的印记;幸福食堂的便利与惠民,已经深深扎根在了老人们的心中。
作为打造“幸福西宁”的重要民生举措,自2019年1月起,西宁市城西区针对辖区部分老年人“做饭难”“吃饭愁”的问题,积极开展“爱老幸福食堂”建设。先后建成运营9个中央厨房、19个幸福食堂、41个助餐点,已服务老人91330人次。
让幸福味道盛满人心。随即,西宁市迅速建起了一套“市、区、街、社区、小区”五级助餐送餐配餐服务网络体系。
从以城西区作为试点,到全市全面启动建设,仅仅半年多的时间,西宁市就建成市、区养老服务质量指导中心5个,街道“中央厨房”25个,社区“爱老幸福食堂”及助餐点143个,幸福餐桌656张,每天平均为6000余名老年人提供配餐助餐服务。
饭菜可口、品类丰富、就餐环境舒心,这是老人们针对幸福食堂说的最多的评价,但幸福食堂的“适老”文章远不止此。
“两荤两素一个汤才要10元钱,便宜,量还多。”说起幸福食堂的饭菜定价,市民牛祥华老人的脸上显得喜悦且满足。
“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个人掏一点,社会捐一点”,这就是西宁市给老年人提供的“幸福价”。
在具体运营上,按照每餐不高于10元的标准只向老人收取必要的成本费,并分别为60周岁以上的困难老人和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每天补助3元和2元。同时,还给予承接企业最高30万元的建设补贴和每年最高10万元的运营补贴,激发社会企业的参与热情。
饭菜烹饪“适老”,收费定价“适老”,食品安全的“适老”才是幸福食堂最重要的基底。
统一助餐点标识,上墙公示食品经营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收费标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承诺书、投诉电话等,建立饭菜每日留样制度,在中央厨房内设置了检测区,定期对菜品进行检验。在幸福食堂建设过程中,西宁市已经形成了覆盖食品生产、送餐用餐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机制。
一年来,西宁市“爱老幸福食堂”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得到解决,为城市养老难给出了“西宁答案”。
融合发展走出养老幸福路
服务型居家养老和托底性机构养老相结合,满足老年人需求和发展服务业相结合,不断推动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促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养老服务不是一道“单选题”,只有融合多方力量,才能让老年人真正从养老服务当中获得幸福感、满足感。
实施“四融发展”推动养老服务,既是西宁市养老服务的现实需求,也是西宁市养老服务改革所走出的一条融合之路。
养老服务与医疗康复融合发展。西宁市推出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双证双营”服务模式,以社区为单位,开展老年人健康保健服务,实现了养老服务设施养护照一体发展。
社区服务和社区养老融合发展。大力推进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共建共治,全市134个社区日间照料中80%以上与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在小区内共同建设,实现了社区治理、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教育与社区养老融合发展。
养老照料与幼儿托管融合发展。探索开展“养老+托幼”的双托双护模式,以解决目前普遍的“421”型“倒金字塔”式家庭结构给年轻人带来的照料压力,努力形成一种爷孙两辈其乐共融的看护模式。
日间照料与短期托养融合发展。在部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难以在家中照顾但又不便住养老院的老年人提供短“驿站式”短期照料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愿望。
养老服务的融合式发展,让老年人享受到了更多的便捷服务,身心得到极大的愉悦。
目前,我国老年群体数量庞大,老年人用品和服务需求巨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空间广阔的特性,也给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养老服务业提供了机遇。西宁市自然也不例外。
随着西宁市养老服务事业的不断发展,西宁市各类涉老服务组织由2015年的2家增加到150余家,涌现出光彩居家等一批本地连锁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品牌。同时,西宁市也通过购买服务等形式,鼓励引导社会组织承接运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市的社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已有80%以上实现社会化运营。大力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积极实施城企联动普惠项目,先后引进久美藏药医养院、永和养老康复中心、博仁老年助养中心等建设项目。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城市到农村,西宁市正在以满足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以保障老年人群体中的失能老人和特殊群体为重点,通过政府扶持、社会力量运营、市场化运作,逐渐走出了一条西宁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幸福之路。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昨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为不断增强老年人获得感,打造“老有颐养”民生幸福标杆城市,该局
10月26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民政局获悉,2016年8月1日起施行的《成都市养老服务促进条
为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宣城市宣州区持续推进养老服务领域为民办实事,不断提升宣州老年人的
加强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和保障,已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工作部署。未来
10月26日,国网镇江供电公司启动“聚能先锋 连心建功”党建品牌建设工程,旨在激发党建先
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日前发布的《2021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