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2024年十大重点任务。首次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首项任务;全文12次提及“养老”相关工作部署……一系列工作重点均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迅速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
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龙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科技保险是科技金融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无论是科技保险“兜底”属性,还是保险资金长期特点,都与科技创新发展之路不谋而合。其中,车险作为财险第一大业务,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过程中迎来新蓝海,行业更应紧抓数字时代的浪潮,创新产品模态以适应市场变革。
同时,郭金龙还表示,当前养老金融体系建设的目标应当从“保基本”的养老生活转变为支持老年人体面、高质量养老生活,充分挖掘与养老资金积累、养老相关产业以及老年群体养老生活相关的金融需求。
保险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心剂
南方财经:2024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首项任务。你如何看待保险业在我国加快新质生产力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郭金龙: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关键要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而保险支持科技创新的内容主要涉及产品端的科技保险以及投资端的险资投入。一方面,保险风险分担功能为风险较高的科技企业提供增信和风险保障;另一方面,保险资金的长期特点与创新研发的长周期性更为匹配。
特别是自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这一篇大文章以来,中央监管部门出台了相关文件,引导保险机构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比如在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成长壮大方面,鼓励保险机构开发科技型企业创业责任保险等产品;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引导保险资金投资科技型企业和面向科技型企业的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
在未来工作中,政府、保险行业应当总结现有试点工作的成功经验,针对当前科技保险发展的重点、难点,提升科技保险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对科技型企业的保障支持作用。
南方财经:今年全国两会,新能源汽车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的话题备受瞩目。车险作为财险的第一大业务,你如何看待当前行业发展态势?
郭金龙: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迈入950万辆台阶,同比增长35%,市场占有率达到31.6%。新能源车险无疑是财险领域的一片新蓝海,对于保险机构未来发展更是至关重要。但从目前市场情况以及消费者反馈来看,新能源车险潜力仍有待深入挖掘。
在市场前景大好的情况下,新能源车险正面临出险率高、赔付率高、保费高等“三高”问题,部分拒保案例更是将新能源车险业务困境推上舆论“热搜”。而新能源车险“三高”问题的核心是高风险。同时,高风险带来的高承保成本和高赔付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能源车险业务的增长。如果保险公司的经营模式和产品创新未能跟上新能源汽车风险的变化和经营模式的创新,新能源汽车保险面临的“三高”问题,未来可能依然会存在,新能源汽车保险问题需要长期跟踪研究和探讨。
南方财经:你认为保险业应如何创新产品形态以应对市场的变化?保险机构应如何深度融入产业新业态,推动车险业务良性循环?
郭金龙:对于解决车险“三高”问题,可以探索通过保险机制,扩大定价系数的浮动范围等方式推动车企不断改进技术、降低风险和维修成本,推动驾驶人员改进驾驶习惯,从而达到风险减量的效果。从创新方向来看,有很多值得探索的方式,比如推行按里程、安全驾驶行为等因素增减保费,这也会促使新能源车险价格进一步优化。
同时,随着汽车领域自动驾驶、智能互联等产业的迅速发展,借助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保险机构可基于脱敏的新能源车型历史数据,深入掌握各类新能源车型特有的风险结构,继而形成相应的风险模型,比如运用承保车辆的出行大数据、智能驾驶方面的信息,设计出风险和定价、理赔更匹配的创新性车险产品。
此外,保险机构应主动深度参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提升专业化运营水平和能力,不断贯通“险-修-配-收”服务链,对冲车企和主机厂“封闭生态”的挑战,进一步促进车企改进技术,降低新能源汽车整体风险。
推动“保基本”养老迈向高质量养老生活
南方财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共12次提及“养老”相关工作部署。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如何理解?
郭金龙:金融具有资金融通、资源配置功能,不仅能够为养老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对养老金资产进行投资管理,更重要的是利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实现养老资源的跨时间和跨空间配置。
从理论上来说,养老金融是养老资源的跨时空配置机制,其主要功能是应对和管理由老龄化带来的长寿风险。养老金融应该包括社会机构针对老年人的需求以及公众的养老需求开展的金融服务活动。具体而言,包括金融机构开发的各种养老金融产品以及金融机构为老年人和养老产业发展提供的各类金融服务。
南方财经:我们如何在养老金金融与养老产业金融两个领域发力,实现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
郭金龙:当前,养老金融体系建设的目标应当从“保基本”的养老生活转变为支持老年人体面、高质量养老生活,这需要我们有充足的养老财富储备。从国家层面看,经济的稳定增长、完善的制度体系安排是养老金融发展的基础;从个人层面看,树立全生命周期的消费与风险管理理念,提升金融素养,做好养老资源的规划配置是有效参与养老金融市场的内在要求;从金融市场层面看,充分挖掘与养老资金积累、养老相关产业以及老年群体养老生活相关的金融需求,是养老金融发展壮大的必要前提。
因此,金融机构应围绕居民养老、银发经济、养老产业等领域创新产品和服务供给,如针对居家、社区、机构护理等多样化护理需求开发相应的保险产品;进一步规范和促进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业务发展;开发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支付、储蓄、理财、信托、保险、公募基金等养老金融产品。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金融机构涉老服务的风险管理和消费者保护,严禁金融机构误导老年人开展风险投资,守好养老“钱袋子”。
同时,完备的养老产业体系是全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银发经济”助力经济转型的有效手段。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加强服务养老产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养老产业信用担保体系,改善担保机构法律制度环境;创新适合养老产业发展特点的服务方式,拓宽养老产业金融服务门类,研发具有养老产业特色的信贷产品;积极探索应收账款、动产、知识产权、股权等抵押贷款创新,推动养老专项债务融资工具、养老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养老信托计划、养老设施租赁等服务平台建设;积极运用政策性金融工具并向中小企业、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等缺乏资金的群体和领域倾斜,培育养老产业;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明确养老产业发展方向,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养老产业,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良好模式。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两会期间,很多参会代表和政协委员,重点围绕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提了很多好的建议。包括:如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我国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如何让老年人安心养老?困难群众各有不同的困难,如何分层分类兜牢
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市崇川区美适心福爱护理院护士长李楠楠出生于1990年。自2018年当选
数据显示,到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97亿人,占总人口的21.1%,65岁及以上人口2.17
如何应对3亿人的“养老挑战”?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