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设计 郁斐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提到,“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因地制宜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早在2020年12月3日,住建部等六部门就发布了《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见》,提出要补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短板,推行“物业服务+养老服务”居家社区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是老年人最普遍也是最乐见的养老方式,一项近期的北京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研显示,近九成的受访老年人倾向于居家养老,33.4%的老年人对专业的居家照护服务有需求。
老年人需要专业化的居家照护服务,但与之相对的是,“家门口”养老供给不足十分明显。在此背景下,多地探索“物业+养老”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以期借助小区物业距离近、人员亲、硬件足等优势,破解“家门口”养老的难题。
“物业+养老”具体是怎么做的?能提供什么服务?
例如,四川成都有就近设立的小区养老服务站点,物业公司通过引进养老服务企业的专业护理团队入驻,再依托物业自有人力资源,培训孵化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等居家养老服务。
在上海市虹口区蒋家桥小区的“物业+养老”试点项目中,物业梳理了一张为老服务清单,其中包括了代买菜、代配药、代扔垃圾、上门理发等21项菜单式智慧养老服务,其中多项为免费,一站式包揽服务满足了很多老年人的基本诉求。
一般来说,居家养老专业化服务商的服务往往单价高、频次低。物业可开展近距离、高频次、低成本的养老服务。从基层治理的角度看,物业是基层治理中的主体之一,其在社区“共治共生”的作用愈加凸显。
目前社区老年人解决养老问题常会先想到居委会,但居委会在解决实际养老服务问题上往往资源不够,而物业有先天的场地、亲民等资源优势,可以协助居委会解决民生问题。
尽管物业提供老年服务具有诸多优势,但存在挑战也不少。
首先,如上所说,相比于物业,业主往往更信赖社区。
业主和物业之间是由合同约束的契约关系,两者的关系往往比较微妙,业主与物业的纠纷也不少见。比如,对“物业+养老”模式,一些网友质疑物业收费标准不规范,分内的事情仍未做好,再将业务延伸至家中老人的日常生活,无论是服务质量还是价格都难以令人放心。因此,撬动“物业+养老”,仍需业主和物业之间建立起高度信任的关系。
其次,物业缺乏专业的养老服务队伍,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水平较低。
目前物业开展的很多服务都是基于现有人力资源,例如由小区保洁人员兼职各项服务。如果要进一步推动“物业+养老”模式,物业公司也需及时组建新的服务队伍,或委托培训机构进行专业培训,为开展老年服务做好人力储备。
最后,物业作为传统养老行业的“圈外人”,为老服务的意识还比较薄弱。
例如,没有建立专门的老年业主档案,对老年业主的家庭情况和服务需求也没有进行调查。物业缺乏积极性的背后是这样的认识——目前老年服务基本由街道和居委会成立的社区服务中心提供,养老应由家庭和政府负责,与物业和小区运行无关。如何更新物业对老年服务的态度和认知,也是“物业+养老”落地的关键。
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过2.8亿,占全国总人口19.8%,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1亿,占全国总人口14.9%。在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的当下,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因地制宜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仍需多方共同努力推进。
--------
城市因集聚而诞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环境、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在日前举办的2023上海国际养老服务产业高峰论坛上,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博导吴玉
24日从正在召开的第一届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上获悉,北京自2022年10月在西城
5月24日,记者从第一届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获悉,目前,北京市正按照"培育一类
据介绍,北京市按照“培育一类主体,构建两种模式,实现全面覆盖”的总体思路,开展创新居家养
5月24日,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召开,论坛发布了北京市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试
目前,我国大部分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如何更好地满足他们居家养老需求,成了当下亟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