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滨城区现有常住人口79.05万人,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14.4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8.24%。为更好地满足居民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滨城区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共治和谐、社会组织发展迅速、社工人员数量庞大、志愿服务广泛深入、慈善资源充沛多元的独特优势,探索出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工作机制,实现与养老服务的同频共震、共建共享,建设起群众家门口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依靠资源联动,实现养老服务持续发展
资源是连接“五社联动”,推进养老服务共建共享的核心。对全区121个社区进行总体规划,实现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与新建小区开发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报批、同步建设、同步核实、同步验收“五同步”。依托日间照料中心、养老组织等设施,建立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成区级养老服务中心 1 个,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13个,小区居家养老服务驿站163个,全面打造城市“10 分钟养老服务圈”。在此基础上,党群服务与养老服务“双中心”服务融合共享,物业服务为养老驿站“赋功能”使服务触手可及,专业机构托管服务设施,推进“专业化”养老服务提质增效等办法,以养老服务“硬设施”整合促进“五社联动”。通过资源整合、共享和流通,为“五社联动”提供资源保障,实现养老服务持续发展。
围绕项目联动,回应养老服务多元需求
项目是连接“五社联动”,推进养老服务共建共享的纽带。深入了解老年人健康状况、居住条件、子女陪伴等情况,专业社工精准评估,社会组织承接项目,政府购买居家服务,投入700多万元,对全区2120户失能、部分失能的老年人进行居家改造。投资450多万元实施“情温夕阳”项目,交运康养、管家帮、康悦养老三个社会组织把居家照护送到全区2200户老年人身边。形成需求、服务、监管、评价、提升“一条龙”标准化服务。采取慈善筹资金,社会组织定项目,专业社工、志愿者齐参与的方式,在全区93个幸福院开展“红色孝善70公社”活动。滨城区围绕居民养老需求开发设计服务项目,有效地推进了全区养老服务的的共建共享。
推进平台联动,拓展养老服务社会功能
平台是连接“五社联动”,推进养老服务共建共享的基础。滨城区充分发挥社区的统领作用,以社区为平台,统一调配汇集“五社”优势,集聚为老服务。滨城区为每个社区每年配套20万元资金,把为老服务作为重要内容。坚持开放办平台、开门搞服务,区、街道、社区通过发布养老服务项目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为专业机构搭建平台。实行社区社会组织在街道备案制度,组织老年人组建书画、健身、舞蹈等兴趣小组,在社区举办各类以文化娱乐、爱好特长等为主的老年活动。目前,全区共有“老伙伴互助队”“夕阳红演唱团”等各类社区“草根组织”650多个。依托163处老年人活动驿站,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教学等方式,重点强化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护理知识培训,提升老年人家庭“自助”养老能力。培育发展志愿服务组织,推进志愿服务记录制度,发动社区居民参与敬老、助老等各类志愿服务,实现社区志愿服务与为老服务的无缝对接。
融合智能联动,实现养老服务集聚共享
信息化是连接“五社联动”,推进养老服务共建共享的关键。滨城区研发“惠润银龄、颐养滨城”居家养老照护服务系统,通过服务程序建立工单、发起定位、上传照片,实现服务过程实时监管。同时,系统为每位被服务老年人定制“二维码”,人员基本信息、民政政策及被服务内容“一屏清”,照护服务水平跨越式提升。同时,平台还探索各部门之间的数据联通,实现数据汇聚、服务下沉,打通联系为老服务“最后一米”,形成“天上一片服务云,地上一张服务网”。信息化连接“五社联动”,有效推动了“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