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一场钢琴户外音乐会给年近七旬的张秀梅留下了深刻印象。
从2022年开始,我国婴儿潮出生的人口进入退休年龄。从现在开始,平均每年新进入老年队列的人口超过2200万,平均每年净增加老年人口接近1100万,这意味着,2022-2051年未来30年内,中国老龄化将加速。对此,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
2023年年底发布的《2022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全国共有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的综合性医院862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9494家。
随着京津冀三地养老协同深入,相关产业布局扎实推进,异地养老更加便捷,“跨城养老”按下快进键。河北保定从供给端发力,承接北京养老需求向河北地区转移,积极探索建设高标准的“医康养”养老服务社区。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对养老相关产业的提升作出要求,包括增加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消费供给,强化安全要求、功能适配、使用便利。在重点消费品领域,增加养老产品、康复辅助器具等特殊消费品的研发和质量设计,扩大日间照料、助餐助行等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如李爷爷秦奶奶一样,退休后前往三亚、厦门、大理等城市置业的老人不在少数。他们随着季节的变化,每年抽出一段时间到更舒适环境的地方去养生度假,这种集健康服务、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养老方式被称为“候鸟式养老”。目前,不少养老机构都在探索“候鸟式养老”模式,或成未来趋势。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居民康养需求的日益提升,同时,由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新技术飞速发展,传统康养行业向智能化、个性化、多元化转型发展成为可能,“智慧康养”应运而生。
“奶奶,您家里平时有几个人住,您的身体状况怎么样?平时生活可以自理吗?”今年8月以来,金东区各乡镇(街道)深入推进老年人自理能力筛查工作,工作人员进村(社)全面、系统地为老年人开展上门筛查服务。
在不久前通过的《温州市居家养老服务促进条例》,明确了养老人才的教育培训体系、补贴激励机制,为打造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提供了法制保障,为构建“颐养同心、幸福同行”的养老新生态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