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夜灯、燃气报警器、紧急呼叫器……70岁的张奶奶住在广州市黄埔区红山街,近日,根据个人生活需要,街道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她增添了上十件智能化设备,将养老院标准化的服务搬进她的家中。
在刚结束的广州两会上,有人大代表提出“推动广州养老与智能化深度融合的建议”,希望推动养老服务向智能化、精准化、人性化升级,为全国超大城市应对老龄化探索“广州路径”。今年2月1日起,民政部发布的《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基本规范》行业标准正式实施,这是国家层面关于家庭养老床位的首个服务标准。
如今,养老服务在城市社区基层的智能化程度如何?距离实现“养老不离家”的目标还有多远?近日,记者走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与业内人士展开探讨。
红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工上门,指引长者使用养老智能化设备基层智能养老长者家里装上十件套
“我们为申请的长者进行护理评估和体检,之后签订服务协议,由中心安排对长者家中进行适老化改造、安装智能化设备,并按约定提供上门护理服务。费用由政府承担,不用老人掏钱。”广州市黄埔区红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科主任蒋姗向记者介绍道。
据了解,为缓解机构养老“一床难求”的现状,满足居家长者享受机构标准的养老服务需求,自2021年起,红山街颐康中心就开始建立家庭养老床位,目前有35张,通过适老化改造入户、养老信息化入户、机构服务化入户,让长者不用到养老院,也能享受养老院专业的照料和服务。
《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基本规范》指出,家庭养老床位是指面向居家养老的失能老年人,依托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为其提供居家适老化改造、智能化配置、上门照护服务,让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连续、稳定、专业照护服务的养老服务形式。
去年广州印发的《关于全面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对象为广州市范围内60周岁以上,居住在家中需要照护的老年人。对为本市户籍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的服务机构,经区民政局验收合格,可获得每床3000元的一次性建床资助。
社工在指引老人使用带拉绳版紧急呼叫器在红山街具有家庭养老床位的长者家中,智慧家庭养老床位设备包括网络连接设备、紧急呼叫器、智能防走失装置、红外人体传感器、门窗传感器、水浸报警器、燃气报警器、烟雾报警器、睡眠监测带、感应夜灯共十件套。
蒋姗介绍,只要长者突发紧急情况或者有需求按铃,就会将信息通过系统发送到颐康中心。中心会根据上报情况及时回电到长者家中询问。如果长者有上门需求,会立刻安排工作人员上门,提供关注陪伴、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服务。
不仅如此,红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了“医生-护士-社工”护老骑兵队,以“家庭医生签约+家庭病床+家庭养老床位”居家医养康护服务为抓手,打通社区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累计服务1.2万人次。
《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基本规范》中的家庭养老床位配置项目参考清单(智能化配置)智能化养老仍有挑战未来如何有效服务?
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1亿人,占总人口的22%。深受“养老不离家”的传统文化影响,我国大部分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其中有许多失能老年人亟须更加专业更高质量的居家照护服务。
有专家指出,近年来,广州在智能化养老方面已取得一定进展,但智能化养老仍面临诸多问题。例如,智能化养老产品普及率低,操作复杂,老年人接受度不高;数据整合与共享不足,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尚未打破,影响了服务的精准性和连续性;专业人才短缺,既懂养老服务又精通人工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匮乏,制约了智能化养老服务的发展。
黄埔区红山街颐康中心智慧服务超市 此外,一位长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社区居家医养服务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虽然在大力推广居家养老智能化设备,但社区老人的使用频率并不高,但中心需要一直投入维护成本。加上目前智能化产品种类有限,满足不了不同层次的老人多元化需求。“举例来说,智能设备需要联网、用电,有些老人觉得浪费。有些报警器时不时就发出响声,一方面吓到了老人,另一方面社卫中心也经常收到报警信息,但实际上并没有异常。真正用得最多的还是紧急呼叫器。”
广州开发区银发经济促进会顾问刘旅滨在退休前担任黄埔区养老院院长二十余年,此前也是一名临床医生。在他看来,老年人最基本的需求就是家人的陪伴、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对于无法长期陪护老人的子女而言,需要及时了解老年人的变化并及时得到帮助。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产品和服务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思路要从“人找服务”转变到“服务找人”。
如何精准服务?刘旅滨说,目前大众缺乏对智能居家养老服务应用场景的了解。居家养老的两个核心问题是安全和健康,搭建推广这两个管理场景,将有助于发展养老的智能化。对此,他给出了一套养老大数据平台搭建方案,希望通过平台与智能硬件的组合,整合养老相关数据,精准识别老人当下安全状态、健康状态,根据老人的情况,主动提供服务,提升老人养老满意度。
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成为顺应广大老年人愿望、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的重要举措。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间,民政部、财政部组织实施居家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截至2024年底,累计支持184个地区建设35.8万张家庭养老床位,探索形成了为失能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专业化照护服务的模式。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家,是每个人最留恋的温馨港湾,年老体弱时,如果不必离开家就能获得专业优质的养老护理,岂不
潍坊市临朐县柳山镇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日,嘉定江桥镇华庄村长者照护之家启用,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拥有10张日间照护托位和36张
“传统养老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及未来的养老需求。”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徐礼
1分钟内拨通电话,15分钟内上门服务,24小时内电话回访……如今在泰安,一个语音电话,一个按
近年来,黑龙江省在解决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吃饭愁”的问题上精准发力,全面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