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养养老旗下网站 - 找养老院上搜养老网

“新老人”们正在打破传统养老模式

  • 搜养老网
  • 2024/03/09
  • 民生周刊
  • 次浏览
“新老人”们正在打破传统养老模式的藩篱,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高质量化的特征。

 

在一次调研中,一位丧偶女性老人的话让华北电力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刘妮娜触动很深。

“老人说自己每天打发时间的方式就是看电视。虽然晚上8点多就上床睡觉,但真正能睡着的也就三四个小时,其余时间就是发呆。”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人的生活、健康、精神等方面的需求都在增长。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加快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为增进老年群体晚年福祉,意见聚焦老年助餐、居家助老、社区便民、老年健康、养老照护、老年文体、农村养老等“关键小事”,致力于解决养老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

“关键小事”

无论是夫妻居住还是独居,一般而言,老年人虽然能完成自我照顾,自行料理生活,但诸如家庭设施维修调试、大型物品购买、生活缴费等事项却很难独自完成。

针对这些问题,全国政协委员、金澳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舒心去年就提出,建议引导设立一批小型养老服务公司。除温饱以外,养老服务公司主要是帮助老年人解决基本生活需要。例如,日用品购买、水暖管道电器维修调试、电视手机网络的指导使用,以及话费燃气费网费采暖费等生活缴费、医院挂号拿药等。

舒心关注的拓展居家助老服务问题,意见中均专门提及。作为“关键小事”,政策鼓励养老机构、家政企业、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在调研中,刘妮娜发现,不同老人面临不同的问题,很多都是一些“小事”。

一些高龄、独居老人面临如何吃饱饭、吃好饭的问题;身患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面临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等方面的需求;一些老人亟须适老化环境改造,包括楼梯、坡道、科技产品、交通出行等都面临不适老的问题,需要进行改变,让老年人多走出家门、融入社会。

此外,由于生育率下降、人均寿命延长,子女供养老人负担过重,老年人普遍面临孤独、社会隔离的问题,需要增加邻里互助、交往、教育、文化娱乐等活动。

事关养老大局

解决好“关键小事”,事关我国的养老大局。

当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高速发展阶段。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人口老龄化程度已高于9.3%的世界平均水平,正加速向深度老龄化社会迈进。

根据国家卫健委的测算,预计“十四五”时期,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203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4.2亿左右,占比将超过30%。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失能老人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龄人口规模也在不断增加。据统计,2020年我国60岁以上失能老人已超4200万,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约为16%。这意味着,每6位老年人中就有1位生活无法自理。

与之相伴的,是由人口老龄化引发的养老服务保障需求大幅增长,供需矛盾日益凸显。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人的生活、健康、精神等方面的需求都在增长,为老年人服务的市场也在蓬勃发展。

在刘妮娜看来,意见的出台明确了适应老龄社会变迁的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大力发展银发经济。通过鼓励性政策,可激活银发经济市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养老事业和产业之中。

文件提出,要加快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培育高精尖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模式,以及培育应对“关键小事”的各类市场主体。

在调研中,刘妮娜发现,一些从事养老服务的社会机构面临“一边向左,一边向右”的选择。他们存在对过度依赖政府项目资金支持的担忧,希望探索与企业合作、成立企业等方式,从而向自我造血、混合化运营方向转型。

“意见明确了养老既具有公益的属性,也有市场的盈利方式,为这些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和提供支持、资源、动力。”刘妮娜分析。

谈及未来的可行方向,刘妮娜认为,可逐步推动企业经营社群、经营平台,并形成与居民自治组织体系的良性互动,联合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养老需求,让整个养老服务体系可持续运转下去。

例如,北京提出养老服务联合体概念。该模式的特点在于,在党的领导下,由核心企业、社会组织整合资源平台,将辖区的相关企事业单位、商户、社会组织等整合起来共同提供服务。

服务当下养老格局

“探索采取‘公司(社会组织)+农户+合作社’经营模式积极发展乡村旅居式养老服务等农村特色养老产业。”针对农村养老,意见提及的内容令人眼前一亮。

在调研中,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阜阳市副市长杨善竑发现,目前,一些农村地区,空巢老年人占比超过70%。

“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远低于城市,养老服务体系相对滞后,农村养老问题更加需要引起广泛关注。”杨善竑说。

针对杨善竑关心的问题,意见在“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方面提出,充分利用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等,采用委托经营等方式开展养老服务。探索建立养老志愿服务激励与评价机制,开展农村互助式养老。

着力于“关键小事”,可更好地服务我国当下的养老格局。目前,我国已形成“9073”的养老格局,即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机构养老。

“居家养老服务应当是低成本、便利化的。”刘妮娜说。从当前情况看,大部分老人选择的居家养老方式,不改变老人生活方式,节约了社会养老成本,使养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最符合中国传统与国情。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是打通居家养老“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为发展社区便民服务,意见聚焦一刻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改造一批社区便民消费服务中心等设施,引导老年日用产品实体店合理布局,鼓励商场、超市等开设老年专区或便捷窗口。

着眼于多层次需求

从现在开始至未来10年间,我国将迎来史上最大“退休潮”,60后群体正以平均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退休,开启人生后半场。

不同于70岁以上的“传统老人”,这些上世纪60年代出生、正步入低龄老龄阶段的“新老人”身体健康水平较好,受教育程度较高,收入和消费水平也较前代大幅提升,思想观念更加开放,知识视野更加开阔。

“新老人”普遍重视生活品质,追求健康、舒适和便捷的养老方式,已从单纯追求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医,扩展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不仅关注基本的生活照料和医疗保障,他们还追求文化娱乐、精神满足和自我实现等多层次需求。他们的养老观念更加开放,愿意尝试和接受新型养老产品和服务,如旅游养老、抱团养老、田园养老、智慧养老等。

“新老人”们正在打破传统养老模式的藩篱,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高质量化的特征。

在调研过程中,全国人大代表、无锡灵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战略规划委员会主席吴国平发现,传统的养老产品和服务已无法满足“新老人”的养老需求,“新老人”养老市场存在很大的优化和深耕空间。当前,居家养老产业的供给内容主要集中在餐饮、护理等基础养老服务方面,已难满足人民日益高品质、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除了基本养老服务外,意见还专门提出“丰富老年文体服务”。“未来,着眼于老年群体的文体服务需求潜力将非常大。”刘妮娜建议,应当在党政支持推动下,让社区、社会组织、企业合作起来,协同发展,共同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无偿、低偿、有偿相结合的老年文体服务需求。

通过设施保障、财政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形成多层次、多途径、多渠道的投资发展体制,加强居家养老产业的供给侧改革。

对此,吴国平建议,注重养老产业的市场细分和老龄群体消费需求的深度挖掘。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进一步增强优质、精准的产品供给和服务体系,为老年群体提供多层次、高品质、专业化的养老产品与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

张淑芬代表:探索五种养老模式 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当前,全国广大农村地区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

完善养老照护服务、打破老年人“数字鸿沟”……这些新

1月22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

“小老人”结对“老老人”,这种养老模式正流行

据介绍,“老伙伴”计划是通过招募热心公益的低龄老年志愿者,以结对互助的方式向高龄独居

参与式养老模式惠及老年群体

近日,在浙江省嘉善县姚庄镇沉香村,老人们在一处养老活动中心绘画。近年来,姚庄镇依靠地域

多元化的“家门口”养老模式值得探索

居家养老是老年人最普遍、最乐见的养老方式。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剧,居家养老需求如何

鹰潭:关注关爱老人 弘扬传统美德

近期,江西省鹰潭市月湖区四青街道组织多项活动,确保当地高龄老人在冬天能够过上安全、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