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26日,华东师范大学举办“数智化社会保障暨智能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论坛”,深入探讨未来社会保障和养老服务的发展。
数字化发展为社会保障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吴瑞君教授指出,科技的进步、数字经济和智能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将为我们更智慧地应对老龄化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一系列国家级文件和战略部署显示我国已经切实将社会保障领域和人民群众日益迫切的健康及养老需求与数字化发展结合起来。”吴瑞君教授说。
对于智能养老,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教授发表了他的看法。他指出,智能养老可以提供更加便捷化、多样化、专业化、精准化的服务,提高养老资源的利用率,有效弥补传统养老方式的不足,还可以解决当下养老业碰到的诸多难题。比如,数智化背景下出现的照护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在成为新的护理主体后,通过外骨骼等自立支援辅具,已经可以让更多半失能老年人实现自我照护。
但任何技术进步客观上都有两面性。郑功成指出,将数字化工具融入社会保障领域时,不能有技术万能的极端取向,需要理性研判数字化技术对人力服务的替代效应。“我们必须要承认,智能化的机器人不会完全具备人文情怀。”郑功成说,家庭成员、社会机构对老年人的照护关系不能转化成“人与机器”或“人与数字”的冰冷关系。社会保障领域确实需要高度重视数智化、智能化,但在利用数智化技术时应当坚持适当、适度原则。他认为,社会保障领域的当务之急,是要系统研究数字技术及其智能化或数智化带来的影响,同时制定相应的标准与规程,既要充分利用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又要防止被滥用产生的不良后果。
在论坛上,还发布了智能养老系列成果。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养老)课题负责人、社保所所长曹艳春教授进行了题为《智能养老背景下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的报告。她指出,目前养老人才队伍仍然存在人才总量不足、性别结构失衡、学历和智能水平偏低、人才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她建议要制定智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的中长期规划和行业标准,规范绩效评估机制,健全智能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和专业建设的政策。
此外,课题组还发布了《数智化安全防护和医疗保障研究》和《智能养老背景下老年助餐研究》。调查显示,上海社区医疗机构存在药品设备不足和个性化照护缺乏等问题,无法有效满足老年人的保健和慢病管理需求。当老年人遇到突发疾病的紧急情况时,往往是邻里互助发挥了关键作用,相比较来说,社区医疗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课题组对上海市助餐服务场所和社区食堂调查显示,智慧技术在提升老年人的餐饮满意度和用餐便捷性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智慧助餐系统能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为了保障老人的养老待遇,让老年人更好地享受养老待遇,黎平县政务中心积极开展养老认证服
近年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分公司联合成都市老年人协会开展老年人意外伤害
9月初由区委宣传部、区区级机关工作党委共同开展的“我为虹口创新发展献一策”建议征
永仁县永定镇坚持把养老事业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形成工作合力,紧紧围绕照料护理服务
今年年初,张家港市常阴沙政协在“委员三联”活动中了解到,随着常阴沙老龄化日趋加剧,很多
近期,杨浦在现有养老服务基础上,对“随申办”市民云杨浦旗舰店上的“养老E顾问”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