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大城市养老难题,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面对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占户籍老年人口不足1%、90%以上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的现实情况,北京市民政局将养老服务工作重点聚焦于居家养老,通过开展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试点,探索解决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特别是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找到了一条破解大城市养老难题的“北京方案”。
痛点难点问题亟待解决
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市60周岁以上常住老年人有465万,占常住人口的21.3%,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在人口高龄化的背景下,北京市平均每年新增18万老年人,也就是每天大约有500人步入老年人行列,老龄化呈现加速趋势。
在养老服务模式上,早在2008年,北京市推出“9064”养老服务模式,即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社区养老,4%的老年人机构养老。如今,这一养老格局发生了变化。
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郭汉桥介绍,从目前北京养老服务供需结构来看,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占户籍老年人口不足1%,99%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中,失能失智老年人平均占比85%以上,是养老服务的刚需群体。然而,其中26.6万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中,仅有不到10%选择机构养老。这也意味着,90%以上的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
另一组数据也反映出北京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变化。今年4月至5月,北京市民政局委托开展北京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研,此次调研主要面向居住在北京城六区及昌平、通州、门头沟、大兴等10个区的老年人,受访老年人共计12.5万人,调查样本年龄集中在60-79岁。调查数据显示,受访的老年人中,近9成老年人倾向于居家养老,仅有一成左右的老年人表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
“居家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养老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问题成为养老工作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郭汉桥说。
据了解,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存在养老服务供需匹配错位的情况。郭汉桥介绍,北京市三分之二以上机构床位在郊区,四分之三以上老年人居住在城区,城区养老床位“一床难求”,老年人在住所周边找不到普惠型、专业化的养老服务供给,而郊区床位则大量闲置。养老机构区位布局、服务质量、供给价格与老年人入住机构心理预期有较大差距,“买不起”“买不到”“不愿买”现象并存。
此外,居家养老服务供需对接不顺畅、产业发育不充分、综合监管不到位等也是北京市养老服务工作面临的痛点、难点问题。
探索居家养老的“北京方案”
养老格局的变化带来工作重心的调整。针对北京市99%的老年人在家养老,90%以上重度失能失智等重点服务对象选择居家养老的实际情况,北京市民政局将工作重点聚焦于居家养老。
2022年10月,北京市民政局在全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支持北京健康养老集团有限公司在广安门内街道开展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试点,旨在实现机构养老向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协调发展全面转型,在加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的前提下,以社会化、市场化方式,从根本上系统破解超大城市养老难题。
据了解,以往养老工作主要通过建设养老服务机构、发展集中养老床位,鼓励和引导失能失智老年人把“家”搬到机构养老,而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则是推动市场主体将专业的普惠型养老服务“搬”到老年人家中,使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
北京健康养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育海介绍,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收入水平、服务需求等,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制定了一张普惠型养老服务清单,涵盖生活照护、助医服务、供餐服务、康复服务、培训指导、心理支持、辅助服务等7大类、20小类、98项服务,打造出覆盖“床、护、助、餐、医、康”的全链条、全周期、全要素的居家普惠型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在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下,还建立起一套“管家式服务”工作机制。试点街道被划分为若干片区,每个片区配备2名首席养老服务管家和若干专业养老护理员,使老年人能享受到覆盖助餐、助浴、助洁、居家照护、陪同就医、适老化改造、健康管理等24小时就近居家养老服务,破解居家养老服务“找不到、够不着、等不起”的现实困局。
此外,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还搭建了一个数字化供需对接平台“北康养e家”,为老年人提供实时查询、筛选、匹配、下单、意见反馈等服务,老年人通过一键呼叫可以实现24小时实时响应上门服务。
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试点启动半年来,“北康养e家”小程序已经完成注册用户15.5万多人,累计签约长期居家照护服务超过100单,开展各类为老服务超过3800单,有效解决了居家老年人助餐、助医等急难愁盼的居家养老刚性问题。
“相当于在广安门内街道建设了一家具有100张床位、实现轻资产低成本运营,提供实体化、专业化养老服务的社区‘虚拟养老院’,有效解决了100多个家庭的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护问题。同时开展助餐、助医、助洁、助浴等服务,有效为周边居家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郭汉桥说。
保障老年人“用得好”“用得起”
据了解,为了保障老年人“用得好”,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从需求注册、上门入户服务、过程管理、服务评价等方面,全面实施标准化、规范化、全流程、全链条管理,保障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的闭环管理、无缝衔接、全程可追溯。
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综合示范中心白广项目部现场负责人郑书鸿介绍,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搭建起的供需对接平台有事前审核和事后追责制度,商家进驻服务之前,会采取选品监管、价格审核、实地审核等监管措施。在服务监管上,商家进驻前设有保证金制度,若遇到服务争端,平台会出面解决并优先垫付赔偿金。
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综合示范中心白广项目部首席养老服务管家孙辉,原是北京市东城区广渠门外南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站长,2017年投身养老行业,从业已有6年时间。作为首席养老服务管家,孙辉就像搭建在老人和专业养老护理员之间的“桥梁”,当老人发布服务需求后,系统接收到老人需求的同时会调度首席养老服务管家,再由首席养老服务管家分配最近的养老护理员上门服务。最多时,她需要同时对接十余单短期、长期养老照护订单。
孙辉介绍,为了满足老人多样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他们会根据老年人的反馈进行相应的服务调整。“比如在助餐方面,我们现在主要是提供盒饭,一些能够自理的老人反映希望能够堂食,后期我们也会作出调整。另外,对于一些有健康管理方面需求的老人,我们后期也会逐步增加慢性病调理和中医理疗项目。”
据了解,试点启动以来,不仅所有服务“零投诉”,工作过程中,孙辉还收获了服务对象的好评。她告诉记者,之前的服务对象中有一位60余岁的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平时主要由老伴照顾,后老伴因意外摔伤需要动手术,平常要工作的儿子无法同时照顾两位老人,专业养老护理员提供的居家照护服务,为老人的儿子解了“燃眉之急”。
“他在最无助的时候找到我们,养老护理员工作的细心和耐心,让家属感到安心和信任。听到家属对我们的评价和感谢,也让我们特别感动。”孙辉说。
此外,居家养老服务价格是老年人关心的问题。前述调研数据显示,78.5%的老年人可接受护理费在2000元以内,参照目前市场价格,该额度只能满足陪同就医、助浴等不定期单次上门服务,老年人的期望值与市场价格差距较大。
郑书鸿介绍,在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时,老年人的支付能力也是他们重点考虑的问题。他表示,目前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还在持续更新调整中,后期将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和消费能力,推出订制“服务包”或者“增项包”,既满足老年人的日常基本服务需求,又与老年人的消费能力、接受度相匹配。
据了解,在系统总结创新模式经验的基础上,北京市民政局将扩大试点推广力度,加快全市布局,计划在2023年底将东城区、西城区共计32个街道全部纳入居家养老模式覆盖范围,首先实现核心城区全面覆盖,并向其他城区推广复制。
“北京养老服务事业未来可期。我们希望广大市场主体共同参与北京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共同参与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发展更加普惠的养老服务,特别是聚焦重度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难题,真正为老百姓提供价格可负担、品质有保障、发展可持续的解决方案。”郭汉桥说。
版权声明:本文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幸福老年养老网观点和立场。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shayyl@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和长期照护需求十分迫
5月24日,记者从第一届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获悉,目前,北京市正按照"培育一类
据介绍,北京市按照“培育一类主体,构建两种模式,实现全面覆盖”的总体思路,开展创新居家养
据新京报此前报道,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们提出的议案中,直接关系老年人权益保障和
家庭幸福是民生美好的基础,幸福养老是家庭幸福的基础。一个家庭,老人养老问题不能解决,年
近年来,济宁市嘉祥县大力探索推进医疗卫生健康事业,以建设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县为契机,统筹